分享到: | 更多 |
回顾这场“速冻”模式,气温预警与应急响应很及时,骤冷的体感和增添御寒衣物的忙乱,可能已经算不上多大的麻烦。但寒冷之外的困扰和麻烦,还是值得投入更多的关注。
预警之下,多数人知道气温会骤降,第一反应可能是注意保暖,但没有料到道路通行压力一下子变得这么大,交通事故增多,仍然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受。如果这些特殊情况能够做出预判,能够主动调整出行的节奏,就可能尽量避免麻烦,能够主动调整心态。
我们看到,应急响应之下,交警、公交、环卫等各部门共同作战,无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全城半天即解冻。但这个时候,除了政府部门,其他的机构能不能有效应急动员起来呢?学校对学生的作息,企业对员工的出勤,都能不能做出灵活的调整?大风猛吹,道路拥堵,这个时候,还要担心迟到、旷课,拼命追赶时间,心里的滋味一定不好受。
“速冻”是突发状况,政府层面作为公共紧急事件应对,面对的困难当然多,首先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其次也尽可能考虑人们日常面对的麻烦,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仍然以达到更高的水平为追求。以前,我们看待应急响应,脑海里是一片兵荒马乱的印象,这几年,应急响应的整体表现已经非常成熟。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对自然风险灾害带来的影响考虑更充分一些,我们就可以往前继续迈步。
对市民遭遇的麻烦考虑得越充分,应急管理的经验更丰富,城市治理的能力更强大。一切的前提,仍然是要有一种“紧张”的意识,未雨绸缪多考虑、早准备,这显然要比等情况严重后再去补救更好。学会在特殊自然气候面前保持敏感,再敏感一些,也许我们能够考虑得更远,很多时候,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当中产生。
需要指出的是,城市应急固然要依靠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协调,但并不意味着对预警保持“敏感”只是职能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可以参与其中,从不同方面为缓解紧急状况贡献一份力量。面对紧张的公共资源供应状态,每个机构,每个人,在各自生产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多做“预案”,都可能为城市渡过困难提供帮助,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共治。
一周大小事2014-01-16 |
人民日报:扣好最后一粒扣子2014-08-12 |
陈 方:城市安全陷阱亟待被填补2015-05-26 |
祖纪妍:只要有人看《惊声尖叫》克雷文就没...2015-09-07 |
贪官多退400万元有无猫腻?2015-11-04 |
让“常外”学生换个地方上课又何妨2016-04-21 |
沙漠之花2016-04-29 |
大学生基层就业别只关注工资2016-06-15 |
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16-07-01 |
中国奥运精神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2016-08-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