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永远保持对旅游不文明的痛感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6-09-21 来源: 青岛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这个中秋,一个叫“陈志成”的人热了。据网友爆料,9月初,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的怪石山景区赫然出现了“陈志成”的名字。该网友表示,此人还在金祖山、火焰山等景区进行了涂鸦,共有十余处。最新消息称,当事人已向怪石山景区道歉,并到景区对涂鸦过的景观石进行深度清理,同时表示其他景区的涂鸦自己也将一一清理。(9月18日《新京报》)

  现在,陈志成承认了错误,景区也表示,“景区已经接受了他的道歉,这事算是完事了,不再追究。”但事件远没有到此为止。正如网上流行的“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有网友直接表示,应该把其列为“旅游黑名单”。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旅游黑名单”多次挺身而出,但在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表明当前的旅游秩序相对以前有明显好转。而在多起旅游不文明事件中,真正促使当事人低头认错的,反而是来自舆论监督的力量。就好比这起事件,陈志成之所以低头承认错误,也是因为巨大的舆论压力。

  不要小看这种来自舆论的压力。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在理论上根本不存在真正无视别人目光的人。这种来自身边人的监督,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在“熟人社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在“陌生人社会”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陌生人社会”的影响。其关键就在于,舆论能不能对一些不文明行为,作出有效的反应。只要这种反应是及时的、经常的和强烈的,来自舆论的压力就一定会有效果。这已然被事实所证明。

  而且,严格地讲,也不能说来自舆论的压力弱于 “旅游黑名单”。“旅游黑名单”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往往是通过继续旅游实现的。如果这名游客选择自行出游,或者有些旅行社唯利是图并不审察游客的过往经历,都会导致“黑名单”形同虚设。可这种来自舆论的压力,会造成了一种无所不在、逃无可逃的效果。对于不文明游客来说,这种压力是具体的实在的,如影随形,不能忽视。

  相对于出现不文明行为,一个社会最可怕的是失去制衡能力。来自舆论的压力,正体现了社会制衡。也正是从这意义上讲,还有比上旅游黑名单更严的惩罚,这也是我们希望的。舆论应该保持对不文明行为的零容忍,永远保持对旅游不文明的痛感。只要这种痛感存在,我们在旅游文明上,就只能前进,而不会后退。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