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良好的慈善生态应该是,365天,每天都是“慈善日”,并非等到“慈善日”才能做。
根据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今年的“中华慈善日”围绕“以法兴善,助力脱贫”主题,动员和引导更多人自觉依法投身慈善事业。近期,各地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迎接首个“中华慈善日”的到来。
将每年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与国际慈善日同一天,殊途同归、意义深远。施行《慈善法》、设立“中华慈善日”,将为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一个良好的慈善生态应该是,365天,每天都是“慈善日”,并非等到“慈善日”才能做。与国际慈善日宗旨一样,“中华慈善日”更重要的任务在于促进公众认知、涵养社会慈善文化,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全民参与慈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都举办了多种多样、有声有色的活动。从深入、持恒、高效的角度,“中华慈善日”活动要注意多方面兼顾,避免一阵风、走过场。
第一、重点人群与普通人群兼顾。过往的慈善宣传,往往将更多的镜头留给那些大慈善家,他们贡献大,大力宣传是应该的,但是,要点更要面——兼顾普通人群,提倡“人人可公益”“每个人都可以是慈善家”理念,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慈善典型。从国外成熟的慈善实践来看,只有将慈善意识根植于普通民众心目中,慈善事业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兼顾。传统的纪念日活动,多半都在线下举行,并有一套的传统仪式,譬如广场搭台开大会,领导上台讲话,外加文艺演出等。传统纪念活动,通过传统传播方式宣传,也有一定效果,只不过现在是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传统传播方式有局限。如果不向网络、新媒体借力,宣传效果未免大打折扣,尤其对年轻一代。“中华慈善日”动员,不妨与时俱进,借用网络平台,以期收获更大的传播效果。
第三,慈善宣传与机制建设兼顾。对慈善事业来说,宣传为了认知,认知为了行动,行动是依归。慈善宣传到位了,公众意识到位了,还要有相应的慈善机制去促成,固化慈善理念。换言之,就是要建立一个承接机制,让慈善行动更加便捷。譬如“互联网+”慈善,通过手机APP就可以与慈善组织对接,或直接与慈善项目对接,提升慈善效能。
第四,节点宣传与长效机制兼顾。“中华慈善日”是一个法定的、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上集中精力搞宣传与动员,声势浩大,可以形成集束效应,强化公众慈善理念。同时,慈善是一种长期的事业,宣传、动员更要讲究细水长流,通过持久的、深入的努力,久久为功、成风化人。
袁慧晶:被恶搞的陌陌靠什么“挺住” 2014-04-18 |
武汉晚报:对快播开巨额罚单需确保程序正义性 2014-05-22 |
新闻时评:读懂“暂定有效期”背后的诉求 2014-05-27 |
新闻时评:读懂“暂定有效期”背后的诉求 2014-05-27 |
新闻时评:怎么看待我们的节日病? 2015-01-19 |
文化评论:怎么看待我们的节日病? 2015-01-19 |
侯 坤:IT男猝死:劳动法管不了加班? 2015-04-08 |
王石川:培养孩子“财商”就像学钢琴一样高雅 2015-12-01 |
民间救助不能只靠媒体 2016-06-15 |
提振民间投资需要“动真格” 2016-07-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