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莫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
乾羽
//m.auribault.com 2016-08-29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即将“满月”,但地方细则的制定却步伐缓慢。最近,有地方陆续公布网约车管理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做出严格限制,引发争议。公众担忧,网约车管理会驶上出租车管理的老路。(8月28日京华时报)

  网约车需要管理,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是最忠实的网约车拥趸,也会把管理和规范网约车,看成是提高网约车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会暴露很多问题,这并不可怕,也不该成为停滞的理由,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制度性应对,将成为事物完善的必经之路。网约车服务也不例外。尽管,各种已经曝出的乱象让人对网约车没有那么信任,但不容置疑的是,网约车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当然,也改变了出行市场的格局。

  问题是,网约车怎么管理?当网约车需要管理时,把一个机会,也把一个挑战,抛给了相关部门。说是机会,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权得到了再次体现,对于新出现的网约车现象,他们有了一个理直气壮的管理理由。说是挑战,是因为网约车是互联网思维在出行市场的体现,属于新生事物,如果他们的管理思维没有更新,就可能陷入传统的管制窠臼中,管理之后反而吃力不讨好。而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判断网约车管理效果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他们能否获得更优质、更优惠、更安全的服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的效果就不太可能为公众所接受。

  恰恰,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的思维,可能让网约车“自废武功”、前功尽弃。与传统的出租车相比,网约车有两个先天优势,进入的低门槛和资源的对称性,这让它可以在很短时间能够打败出租车,打下公共出行市场。这两个出租车不具备的优势与基因,最终能够带来充分竞争。

  首先,是进入的低门槛。出租车行业被诟病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垄断;二是缺乏服务意识。垄断是因为存在进入的门槛。因为出租车牌照有限,要想成为出租车驾驶员,必须加入出租车公司,上交高昂的份子钱,才能获得牌照,获得资格。牌照的有限,必然导致车辆的有限,导致垄断的形成。而一旦垄断形成,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就难以保证。具体地说,因为存在份子钱,出租车司机与公司之间其实处于松散的管理状态:司机把份子钱带来的实际压力,转化为对乘客的恶劣态度和出车时的刻意选择;而坐享出租车牌照资源与红利的公司则乐享其成,在管理时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任由出行难不断恶化,容忍出租车司机不良表现,反正他们可以拿到份子钱。

  其次,是资源的对称性。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打破了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让供需两端的信息与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最大程度共享。这种共享思维,有效地改变了之前存在的出行难状况。当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出租车司机缺少更多服务意识时,在某些时段和地段必然存在打车难、出行难。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出租车司机。他们不是活雷锋,他们要把赢利放在第一位。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出发,他们甚至会拒载。不如此,他们就无法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还是那句话,网约车需要管理和规范,但管理和规范的指向应该是发挥网约车的优势,让公共出行更便捷,让乘客的利益得到更大、更多的保障。显然,传统的出租车管理模式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再以出租车管理的思维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表面上好像更有序、更和谐了,但这个结果,不是公众愿意看到和能够接受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