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景区监管不能止于摘牌
史洪举
//m.auribault.com 2016-08-10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据媒体报道,国家旅游局近日决定对严重不达标的五家5A级景区进行处理,对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两景区摘牌,撤销其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对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福建省武夷山、福建永定—南靖土楼三景区进行严重警告,并限期6个月整改。

  “5A”作为旅游景区质量评定的最高等级,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硬件设施的重要指标,也是景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游客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也多将景区质量高低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要素。此次国家旅游局对两家旅游景区进行摘牌处理,是对其质量管理不达标的严重惩处。第二次有5A景区被摘牌,表明景区评级“退出机制”正渐成常态。这对其他景区和管理部门来说,都是及时的警示。

  摘牌后,景区将不能再以“5A级景区”作为宣传内容,景区参观游览价格也要相应下调。景区被摘牌后的监管该如何开展,值得关注。2015年4月,山西五台山、南京夫子庙等5A景区遭国家旅游局警告,同年10月,山海关景区因存在价格欺诈、景区环境和管理水平差等问题被取消5A级资质。虽然当初被警告和“摘帽”的地方主管部门纷纷表态要痛下决心、认真整改,但到今天的整改效果如何,仍旧没有下文。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对问题景区的常态化监管尚有待落到实处。如果摘牌、警告不能使景区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景区等级质量评定体系的公信力。

  重申请、轻管理,重创收、轻安全,重金钱,轻公益,这样的经营模式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注定不可持续,这样的“试错”千万尝试不得。今后,对旅游景区还要加强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监管,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将景区等级、资质与当地主管部门的绩效挂钩,与门票价格联动。比如,景区受到警告处分或被摘牌,除督促景区自身进行整改外,还要严肃追究当地主管部门在监管方面的责任,并可要求降低门票价格,让当事景区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继而痛定思痛、认真整改。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