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提高后,即便灾情来临,群众也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更好地保护好人身安全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看似遥远的自然灾害,其实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远。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更加密集,灾害风险和隐患也不断加剧,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城市内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地出现“城市看海”,部分城市甚至“逢雨必涝、逢涝必瘫”。最近我国多地遭遇恶劣天气,江南、华南、西南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持续降雨导致多地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增强防灾预警能力,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就成为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你我他的民生大事。
当前,我国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防御、信息化建设、物资储备、应急装备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尤其在社区这一防灾减灾的终端环节,信息规范性、灾害信息员和传输设备方面都与灾害预警的迫切需求有着显著差距,严重制约了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如何准确、快速、全面地发布预警信息,动态沟通和快速上报灾害风险,让政府、企业、公众针对预警信息及时调整行为应对灾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通畅的突出障碍。
从提高群众防灾减灾的信息素养来说,“防灾减灾日”不应该简单视为一个普通的宣传日,还应该赋予其实实在在的行动。过去,我国开展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枯燥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形式上,反而容易让人们感觉陌生。如今,有关部门已经有意识地建立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引导,从枯燥的宣讲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比如,用广播体操的方式教孩子们掌握遇到灾情时的正确逃生方法;邀请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应急救护讲座,传授应急救护知识和现场救护技能;以城乡社区、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为平台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信息共享等预案演练活动。当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提高后,即便灾情来临,群众也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更好地保护好人身安全。
客观准确传递灾情信息同样重要。一些网上传递的失实灾情信息,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及时、权威的灾情信息披露机制,是应急处置突发事件中消除民众恐慌的“定心丸”。这就需要各部门增强科技支撑水平,加强会商研判,随时掌握灾情发生、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发布预警信息。要让防灾减灾信息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增强广大民众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阳 明:“民情说吧”让民意搭上直通车2014-04-11 |
周锦尉:向“庸政懒政”行为开刀2014-06-11 |
谢 辛:联系服务群众,畅通“最后一公里”2014-07-29 |
人民日报:“实”字着力,有位当有为2014-09-27 |
职工之声:州长信箱的问题就出在“最后一公...2014-09-29 |
职工之声:州长信箱的问题就出在“最后一公...2014-09-29 |
云 丹:落实承诺要掷地有声2014-12-04 |
易艳刚:“暖政”变“获得”,须打通懒政中...2015-03-07 |
苑广阔:“干部入企”:“零距离”畅通政策...2015-07-22 |
莫让极端天气酿成极端灾害2016-05-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