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民营医院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朱达志
//m.auribault.com 2016-05-1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资本没有原罪,民营医疗机构更没有原罪——即便是“莆田系”,它们身上所呈现出的那些丛生乱象,其根源也绝不在“民营”二字上。

  魏则西事件余音未了,相关论述还在继续。譬如在如何对待民营医院这个问题上,就有相当一些声音一直在犯糊涂——故意搅水的,可能也有。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中国民营医疗的生存之道是“每投1元广告费换1元净利润”。既然说是“生存之道”,那么它还是不错的,但这只是对相关医院而言;对患者来说,却是“很错”的——如此畸高的看病成本,难怪患者的负担会那么沉重。(《新京报》5月9日)

  但是不是我们就因此得出结论,说民营医院天然缺乏道德血液,唯利是图,应该取缔或至少要加以限制,重新回到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时代呢?我的回答是:否!资本没有原罪,民营医疗机构更没有原罪——即便是“莆田系”,它们身上所呈现出的那些丛生乱象,其根源也绝不在“民营”二字上。

  上述报道说:“在国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产业后,各路民营资本纷纷进入,民营医院已经占据国内医院数量的半壁江山。”所谓“半壁河山”,根据是“卫计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3600家,首次超过公立医院数量(13304家),在医院总数的占比为50.5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包括北京、天津、浙江、福建在内12个省级行政区内民营医院占比超过50%”。

  数量对比上的“半壁河山”,显然并不意味着实力相当。如果拿医院的规模比,很可能10家民营医院也抵不上一家公立大医院。“半壁河山”的说法,容易给人如此印象:中国的民营医院太多了,势力太强大了,它们把患者绑架了,它们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推手(至少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对它们“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当然没错。但是,民营医院是不是真的太多太滥了呢?非也。莫说规模,即便是数量也不多。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不管是福利社会还是非福利社会,只要是宣称搞市场经济的,其民营医院数量都远超公立医院数量,营业规模同样如此。在台湾,目前只有25%的公立医院,占据着全地区30%的营业额,余下75%的民营医疗机构,岂止是“半壁河山”?欧美地区的医院构成情况,大抵也是如此——民营是主要的,公立并不独大。

  这是不是意味着,那些国家和地区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就很落后,或者说全民健康就没保障呢?恰恰相反,它们的全民健保制度是相当完善且效果良好的。这是因为,全民健保制度和医疗服务的提供,是两个概念,前者与医院的“公私”属性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它只涉及卫生资源这个公共品的分配是否合理公正;而医疗服务的提供,严格说是一种市场行为,它只关涉效率和成本。实际上,民营机构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早就被无数事实充分证明——那些国家和地区,遍地都是民营医院而全民健保的效果却很好!

  莆田系现象的出现,是不能得出“民营医院太多,不利于医保制度落实”这样的反市场、反经济学常识结论的。目前仍然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缺乏充分的医疗服务选择余地,难以“货比三家”。与此同时,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公私医院的政策环境悬殊太大,民营医院在与公立医院的不平等竞争中很难胜出或者活着,以致剑走偏锋,在旁门左道上迅跑。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