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年8月,广州岗顶某医院门口发生一起黑救护车抢生意,致昏迷患者被困5小时无法转院的恶性事件。半年多过去之后,南都记者在广州各医院暗访发现,黑救护车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已成为运送在广州就医的病人进行转院、出院的主力军。(5月3日《南方都市报》)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就是希望。如果不幸坐上了黑救护的“贼车”,不但无法享受到急救服务和救命药物,而且可能延误时机魂归西天。黑救护车的大量存在不仅干扰着医疗市场正常秩序,而且危害着病患的生命安全,与其称之为“救护车”,不如说是“夺命车”。
黑救护车泛滥并非广州独有现象,全国各地都大量存在。武汉、长沙还曾进行过专项打击。2014年3月《京华时报》对北京地区的黑救护车乱象进行过报道。与广州相比,北京的黑救护车乱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分析各地黑救护车广泛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政府主导的120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急救车辆供应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救护车监管九龙治水漏洞较多为黑救护车提供了生存土壤。
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国家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开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药方。破解黑救护车乱象,不妨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药方,通过“降成本”“补短板”,铲除黑救护车生存土壤。
一是降低正规救护车运营成本。以广州为例,2010年救护车出诊最低成本约为580元一趟,时至今日恐怕更高。正是因为正规救护车的运营成本太高,才为黑救护车提空了生存空间。因此,政府必须伸出无形的手降低正规救护车的运营成本:譬如对正规救护车免征车购税、免征车船税、发放燃油补贴;还可通过政企协商“私人定制”降低改装成本,文中提到广州市改装一辆救护车需20万—40万元,这笔费用大可通过定制降低;此外,车上还可适当配备志愿者医护实习生参与辅助救援降低人力工资成本。
二是补齐救护车配备供给短板。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每5万人口需配置1辆救护车。实际上大多数城市都没有达到这一标准。正规救护车的供应不足让黑救护车有空可钻。医疗救护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补齐短板:一者,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向标准看齐,尽量多采购急救车,扩大供给规模;二者,以市县为单位整合所有救护资源,打通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各大小医院壁垒,统筹配置急救车并发放到各医疗单位待命;三者,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通过特许经营、税费优惠、以奖代补、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救护车运营,扩大民间合法供给。
在做好“降成本、补短板”的同时,通过综合执法对现存黑救护车全部取缔,理顺救护车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所有救护车资源由一个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黑救护车上路载客之门。多管齐下铲除黑救护车的生存土壤,逼仄其牟利空间,最终让其无立锥之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