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福建泉州市区新门街胭脂巷口,路牌上的“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大赛”的宣传广告十分醒目,吸引着许多过往家长的注意。这项赛事每年三月启动报名,在泉州办分赛,今年是第六年。为人所不知的是,它往届主办方中的“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竟是刚刚被民政部曝光的山寨协会。(4月26日《海峡都市报》)
一项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赛事,经过形形色色的包装与炒作,竟然成为一个所谓的国家级文化活动。山寨协会的“圈钱游戏”谈不上有多高明,为何有如此多的家长上当受骗?更为关键的是,一些家长“明知山寨也参赛”的背后,隐伏着成功焦虑下的“囚徒困境”。
不同社会阶层生存生态的鲜明反差,让许多人渴望“争上游”;在利益固化、阶层板结的当下,教育依然是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甚至是唯一路径。激烈的社会竞争,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会从根本上扭曲家长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为了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焦虑的家长们往往使出浑身解数。
教育竞争不仅是一场消耗战,也是不同家庭社会资本的一种比拼。山寨协会编织了形形色色的荣誉,满足了家长对名利的追求;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下,山寨赛事不仅需要家长们投入大量的金钱,也需要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来陪伴孩子参赛;许多比赛最累的不是孩子们,而是操碎了心的家长们。
面对山寨赛事带来的“光环效应”,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长率先“买单”。在“囚徒困境”的裹挟下,经济条件中等乃至经济条件较差的家长会产生“别人家孩子参赛,我家孩子不参赛会吃亏”的心理;为了缩小与他人的差距甚至“高人一头”,一些家长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陷入“圈钱游戏”。
法国作家司汤达曾说,“只要一轻率,人就会犯糊涂”。“明知山寨也参赛”与其说是孩子们的较量,还不如说是成年人之间的博弈。为了赢得“脸面”,一些家长不惜采取自欺欺人的方式;正是因为一些家长有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一些山寨协会才找到了非法牟利的机会。不甘于让孩子成为普通人的家长们,在成功焦虑下难免会做一些糊涂事。
让孩子们参加各类比赛的初衷,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能力,也是为了让他们提升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从中得到肯定和激励。可是,一旦家长们将比赛结果看得过重,甚至 “明知山寨也参赛”,难免会得不偿失。面对五花八门的比赛和形形色色的荣誉,家长必须要有笃定的价值追求和强大的内心世界,少一份随波逐流,多一份自省与平和;只有这样,山寨协会 “圈钱游戏”才会少一些生存空间。
北京日报:商业化后作家还有没有对真理的执... 2010-02-21 |
北京日报:商业化后作家还有没有对真理的执... 2010-02-21 |
陆 杨:“货币战言过其实”是战略谎言 2013-02-19 |
米 亚:青春牌还要用心打 2013-07-03 |
指间沙:“肿瘤君”拿什么说服奥斯卡? 2015-10-12 |
韩浩月:《山河故人》:为两代中国人立传 2015-10-30 |
曾 颖:徐明去世,傍上权力的“奇迹”最终... 2015-12-07 |
羊城晚报:广佛合治污染走出“囚徒困境” 2009-06-08 |
拿出勇气,化焦虑为前行动力 2016-01-07 |
羊城晚报:广佛合治污染走出“囚徒困境” 2009-06-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