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记者13日上午来到乐昌峡大坝时,大坝正在放水泄洪,坝前汹涌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往下游奔泻,而大坝的后面,则是触目惊心的垃圾,由泡沫、塑料、木头等组成的20多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将200多米长的大坝团团围住。(4月14日《新快报》)
众所周知,乐昌峡大坝是韶关最大的水利枢纽设施,肩负着控制武江洪水的重任。垃圾围坝,不仅直接影响了水质,也给大坝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使其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破除“垃圾围坝”,首先要弄清垃圾来源,基本可以确定是上游村庄居民所排放。追根溯源,人们的环保意识亟需增强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监管要跳出“垃圾围坝——重金清垃圾——垃圾再围坝”的“死循环”,要走出“围城”,主动作为,在谋早、谋小、谋日常上下功夫。
“垃圾围坝”不是一天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是由于这次最为严重而引人关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大坝建成后,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到两次垃圾围坝的情况。如果相关部门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遇到垃圾围坝,第一时间、也是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清垃圾”,那么下一年,垃圾还会如期而至。
首先,要完善上游村庄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没有垃圾集中收集点的村庄,要建立统一的垃圾收集点,确保每个村都有至少一座大型垃圾回收站,对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分类处理。以垃圾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引导村民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抵制乱扔垃圾的行为。
其次,要吸引村里的热心人士、专业人士组成“环保监察小分队”。定期对村庄内外进行巡回检查,尤其是重点检查沿河区域,发现垃圾要及时清除;对于大坝附近的垃圾清理工作也要抓在经常,可以由当地环保局牵头,抓好日常巡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垃圾围坝情况。
再次,还要健全乐昌峡大坝防污治污各项制度。可以把沿河流域的乡镇作为主体,划片分包,一个乡镇分包一段河流,负责该段河流的环境治理工作,对出现问题的河段,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传导压力,让更多的公共管理者成为治污的“主力军”。
20多万平方米的垃圾,40多万元的垃圾清理费用,正像一记警钟敲醒了监管者,呼唤着监管必须尽快走出“围城”。只有明确监管责任,严格日常监管,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防止“垃圾围坝”再次上演,才能让奔腾河水滋润更多的沿河居民。
齐鲁晚报:“垃圾封门”是大大的阴损招数2009-06-09 |
齐鲁晚报:“垃圾封门”是大大的阴损招数2009-06-09 |
谭浩俊:从暂停固定资产贷款看明年信贷形势2010-12-23 |
张永恒:城管奖学金,为何引争议?2012-07-31 |
微言2012-09-19 |
王 晋: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土库曼情缘2015-12-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