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这么多“城市病”是多大的浪费?
朱永杰
//m.auribault.com 2016-03-03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2月29日召开的河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委书记和省长问诊“城市病”,病根在规划。规划不科学,规划执行不严,导致当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交通拥堵、马路拉链、建筑短命、千城一面等各种城市病。(3月1日《中国青年报》)

  在河南,一些城市的规划仍存在重规模扩张、轻集约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问题,比如一个人口不足50万的县,县城规划却达到50平方公里、50万人,严重脱离地方发展实际;一些中小城市、县城热衷于建设高楼大厦,不仅破坏了城市特色,而且增加了建安成本、消防成本和物业运行成本;一些城市在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中一味强调就地平衡,违反强制性规范,进行高强度、高容积率开发,不但没有改善人居环境,而且产生新的“城市病”。

  在河南,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重外延轻内涵,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开发轻配套,楼房越盖越高,城市越建越大,但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污水处理能力满足不了城市发展需要,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大气污染、垃圾围城、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呈蔓延加剧态势,在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河南省有的城市持续“榜上有名”;有的城市大拆大建,建筑和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三至五年就被拆除,道路反复开挖,群众意见很大。

  笔者有幸在省会郑州生活奔波多年,就耳目所及,除了深受交通拥堵、马路拉链之苦,还看到了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就地平衡之弊,一些位于城中心的城中村由于早已没有了集体土地这块自留地,就不得不高强度、高容积率开发,透光透气的房屋变得奇货可居。看着这些少光缺气的建筑,让人不得不望而却步,如果常年住在里面,会有怎样的“风水”让你春光满园春意盎然?再一个切身感受是,因为省政府东迁,老行政区呼呼啦啦冒出了数百栋高楼,遗憾的是,没见一所新建学校,真不知道未来这些小区的孩子如何顺利入学?郑州铁路局所属的地块也在迅速开发,高楼林立,也是不见新建学校,我很是奇怪,这样的规划,仅此一点,谈何“科学”二字?

  “城市病”也是“规划病”,“规划病”又是什么呢?河南省委书记倒是没有避讳,他说“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理念陈旧落后,规划指导思想有偏差,规划方法长官意志、主观随意、脱离实际,也有各类规划之间相互掣肘、互不衔接的体制问题。”在笔者看来,规划中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脱离实际最为遭人诟病,在今后一段时期,这种“毛病”也最为难改,最该十分警惕。

  时隔37年,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因此,解决“城市病”的一个关键就是做好城市规划。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要求,要创新城市规划方法,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广泛征求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和广大市民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公开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说易行难,贵在落实。规划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至今26年了,一方面,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又集中涌现出了目不暇给的“城市病”,给人的切肤之痛就是,这么打造的GDP,谁说不是巨大的浪费呢?面对那些生米已成熟米饭的所谓“规划”,我们真是欲哭无泪,恨得咬牙切齿。

  笔者研究教育多年,自以为知冷知热。这里撇开摊大饼的规划不说,单就寸土寸金的旧城和城中村改造而言,如果要诊治“城市病”,有个现象可供参考,那就是看看这里的学校够不够、教育资源多不多,看看“择校”疯狂不疯狂。有时候,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那么几所学校,无论再均衡再交流师资,也难解大班额之困,市民的受教育痛苦指数也再难降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城市病”积弊颇深。也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后,不能光要面子、不要里子,要先地下、后地上,从城市管网设施这些最贴近百姓冷暖的基础工作抓起,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和综合管廊实施,解决逢雨必涝、马路拉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保障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因为,地下地上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的“生命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