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媒体报道,北京将改革公租房配租制度,其中一个亮点是,实行老年家庭专项配租,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与子女同步选房,就近居住。相形之下,另一则新闻又让人心里有点堵:5年前,山东郯城县投入75万元为全县敬老院配备空调,由于各乡觉得电费贵,一直以来冷不能取暖、热不能带来清凉,硬生生地沦为摆设。
为何出现这样的反差?制定政策以人为本之后,落实政策工作细不细,直接决定着政策的执行效果。现实中,一些本可以发挥更好效果的政策举措,要么在原有水平上徘徊,要么打折扣甚或打水漂,与此不无关系;诸如给瘫痪老人发放超短裙裤“大礼包”、送温暖误发过期米之类尴尬,都是具体而微的例子。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警示人们,落实政策为民办实事亟须练好“细功夫”:——具备“小棉袄”的体贴。不同群体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心中应该有一本账。如今科技这么发达,表达诉求渠道多种多样,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比以前更便捷、更容易。但唯其便捷、容易,有时反倒掉以轻心,如坐在办公室等着群众上门诉求等。因此,要多到基层去,多进群众门,做到群众有所呼,我必有所应,才能真正当好“勤务兵”,做好贴心“小棉袄”。
——养成“钉钉子”的精神。服务群众、为民办事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点”没抓好,搞好“线”“面”往往是空谈。人们对干部工作的评价,往往也是从能否办好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个细节出发的。让好政策好举措落实到位,必须像接榫头一样严丝合缝,像敲钉子一样牢固紧实。反之,大而化之,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留下了隐患,关键时刻必然掉链子。
——练就“庖丁解牛”的功夫。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并非琐碎凌乱,而是有章可循。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长期磨炼。这其中,一是少不得认真,二是来不得急躁,三要戒“蜻蜓点水”。咬定青山不放松,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个细节抓起,习惯方能成自然;不怕烦不畏难,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而要时刻追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不断提升办事本领。
古语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西谚有言“细节是魔鬼”,古英格兰还有一首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亡了一个国家”。表述或有不同,道理其实相通。由此而言,“细功夫”更是一种“硬本领”,不仅反映一名党员干部的能力修为,更折射出工作作风和民生情怀。
光明网:从鹤岗矿难看问责2010-01-01 |
光明网:从鹤岗矿难看问责2009-11-23 |
人民日报:以中央要求统一思想和行动2014-05-24 |
论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2014-06-20 |
人民日报:标注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2014-10-08 |
洪乐风:依法反腐才是纪委的主业2014-12-31 |
安新华:律师“厚黑学”2015-07-01 |
孟祥夫:学风正,才能作风硬2015-11-24 |
李 拯:涵养价值观,贵在“群众视角”2015-12-08 |
“细功夫”更是“硬本领”2016-02-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