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则消息在医生群中引爆。起因是为保障季节性疾病高发期时儿科医疗服务工作,国家卫计委于1月30日发文做出几项工作安排。该部署明确提出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但是其中提到的“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却引起了医生群体的争议。(2月5日青岛电视台)
此前,据《西安晚报》报道:医生生病,整个儿科停诊,因为南京一家医院只有1名儿科医生。停诊限诊,是医患供需不平衡长期积累导致的最坏结果。大多数时候,患儿和家属们遇到的是“小医院几乎没有儿科医生,拥进大医院却又一号难求”,有的疾病排几天队也看不到希望。每千名儿童只分到0.43名医生、一个专家号被炒到上千元,儿童承载祖国的希望,儿科诊疗容量却远远跟不上需求。
相比“药不能停”,对患者来说,“医不能缺,诊不能停”显然更为关键。于是,当一家医院竟然只有1名儿科医生,这位医生病了,整个儿科便彻底停摆,患儿们无医可看,此情此景,的确相当尴尬。而这一现象,还并非孤例,从每千名儿童仅有0.43名医生的比例来看,这个比例甚至远低于普通医患比,在放开“二孩”的背景下,儿科医生的缺口,必将愈发凸显。
尽管多地儿科出现的停诊限诊,的确引发了普遍关注,也不乏加大儿科投入,培养儿科医生的呼声。不过,真要确保儿科“医不能停”,恐怕首先要搞清楚儿科医生短缺的真正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事实上,医患关系不畅,医生价值受压制,医疗环境的不佳,有意愿从事医疗服务的人才缺乏,自然不利于医生职业的发展。而相比医疗人才面临的整体困境,儿科医生则更为突出。一方面,儿科医生往往要承受更高的压力,压力不只是来自患儿的生命更为脆弱,更需谨小慎微,同样来自患儿家庭父母的包围与压力,儿科医护人员不得不面临最高的被打骂风险;另一方面,同样是看病,同样的收费,面对婴幼儿,儿科医生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阻力,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以儿童牙科为例,儿童的配合程度往往较差,沟通也比成人患者困难,同样的治疗,儿牙医生甚至要付出几倍的时间和体力。这也直接导致儿科医生付出与收入的倒挂,既然“吃力并不讨好”,儿科医生这活儿没人愿意干,也就并不意外了。
此外,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与当下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有关。相比国内的婴幼儿生病一定要去儿童医院,看专业儿科医生。在国外,由于职业门槛高,专业的儿科医生其实同样稀缺,而且挂号诊疗费要高于普通门诊,在德国和澳大利亚,孩子生病通常不会直奔儿童医院和儿科医生而去,而是会首先选择在社区医院看全科医生,儿童的普通疾病,全科医生完全可以应付,社区的家庭医生,更有充分了解患儿身体状况的优势。这一分级诊疗的模式,同样极大地缓解了儿科医生短缺的压力。
基于此,儿科医生短缺的成因,的确是多方面的。除了当下医患关系引发的医生职业困境之外,分级诊疗的缺位,社区医疗分担机制的缺失,降低了专业儿科的效率,加剧了儿科医生的压力。而儿科医疗服务价值的扭曲,同样压制了儿科医疗人才的供给。唯有改变儿科价值扭曲局面,儿科医生才不会持续流失,“医不能停”,才算是找到了对症之药。
中国青年报:麦儿黄,痴官忙?2010-05-21 |
张贵峰:“医院赶客”背后的儿童就医困境2012-05-24 |
张贵峰:“医院赶客”背后的儿童就医困境2012-05-24 |
中工时评:罕见病纳入医保难在哪?2013-03-12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2014-12-23 |
滨 兵:患病老人被弃,救济比谴责更重要2015-07-24 |
王石川:儿医严重短缺,谁来给孩子看病2015-12-29 |
廖海金:补齐儿科医生紧缺短板2016-01-05 |
小儿科问题非“小儿科”2016-01-11 |
燕山快笔2016-01-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