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刻薄口水呛不来公共文明
王东阳
//m.auribault.com 2016-01-27 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一则寻常的不文明行为引来了不寻常的关注。熊孩子列车乱丢垃圾,家长非但不管还辩称“不乱扔垃圾,(列车员)还不下岗了”,遭致列车员毫不客气的反击回呛。尽管该列车员已被车队处分,舆论却纷纷为他点赞。

  面对旅客的不良行为,善意提醒是应该的。但作为列车员,公共场合语出不逊,也确实有损职业形象,加以一定程度的处分,算不得太冤枉。不过回过头来看,人非草木,皆有尊严与感情。同样场合,旅客一味偏袒孩子,强词夺理甚至侮辱他人,个人形象也是大打折扣。即便没有单位对他进行处分,社会却看得清清楚楚,舆论谴责纷至沓来就是明证。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公共秩序存在一种认识误区。以为付了钱,就可以任性。至于公共秩序的维护,那是职能部门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事儿。比如城市环境卫生,只是环卫工人的工作,自己没义务尽责;比如城市控烟,是管理部门的分内事,自己用不着操心。于是,面对不文明行为,“我不扔垃圾,你就没工作”、“你算老几,凭啥管我”等“金句”屡屡出现,很多人往往选择围观顶多“腹诽”一二。只是,若大家都持此偏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老子花钱破坏有理”,那和谐文明的公共秩序从何谈起?

  所谓“公共秩序”、“公共文明”,要义即在“公”上,在“共”上。它关系着大家共同的生存空间质量,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特别是当下社会,人员流动史无前例,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接触越来越深,碰撞越来越多,相互之间实现良好的交流沟通,构建现代化的文明秩序,并不那么简单。毕竟,公共文明不太可能从相互呛声中提高。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大家相互走近、各自尽责,体现现代公民的文明“担当”。当然,制度建设也要尽快跟上来,才能让管理人员更有操作性,让“爱管闲事”的人硬气起来。唯有人人参与、多管齐下,才能汇集起强大合力,让公共环境更加文明、更有秩序。

  人们感叹“这次,大家都没有站在铁路乘客一边”,说明社会对公共文明的判断渐趋理性。涵养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并非朝夕之功。大家都反求诸己,加强自我约束,潜移默化中社会戾气和冲突才可能慢慢消散。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