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妈妈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背上巨额贷款后买下9万元一平方米的“学区房”。但一年后,孩子的名字却并未出现在重点学校的招生名单中,原来新政规定居民落户满两年才具备入学资格。这样的戏剧情节正在现实中上演,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天,宁波多所小学就连发预警,由于生源爆满,买了学区房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就近入读。
戏剧源自生活,但生活永远比戏剧精彩。不少地区出台就近入学政策之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房子和学位有了对应关系。于是乎,拼房成了家长们的新主题,学区房也瞬间成为房产界的新宠和卖点。新政无疑是好的,其重点是力推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堵住“条子生”“共建生”等权力寻租现象,使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但这个获得多方点赞的好政策在实践中也遭遇了新问题,其表现就是入学资格和购买学区房挂钩后,导致了一些热门小学生源急剧增加甚至爆表。“拼房”所产生的新问题我们也不得不正视。
可能有人会质疑,就近入学在全球是通例,学区房在国外也有,人家也实施得很好。但很多人可能忽视了一个前提,即国外基本都是在教育均衡程度比较高的基础上设计学区房制度。比如,日本也有学区房,而且绝大多数孩子都上公立小学,其就近入学是以政府登记的居住地址为依据来决定学区和学校的。但全日本公立小学的硬件设备基本相同,教师实行每两年轮换流动制度,这两条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学区房不会奇货可居。美国则因为私立教育比较发达,这意味着有钱不一定非得通过买房才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完全可以将买房的钱用来上好的私立学校。因此,关系到公立学校入学机会的学区房制度要求很简单,划片入学只跟你是否居住在本学区有关,租房子一样能够入学。也就是说,无论日本还是美国,其教育资源的分布相对分散和均衡,民间也很少有重点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说法,每所学校可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底气来满足家长和学童的入学需要。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学区房制度设计基本不会推高房价,更不会增加万千家长的教育焦虑和经济负荷。
任何拼爹拼房的教育都不是好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升学难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从教育均衡配置入手。中国人多地广,各地差异很大,要想短期内达到理想化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恐怕很难。但具体到每个城市,应当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公立学校系统做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配置,尤其是想一些新办法,如通过教师流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制度的创新做到硬件和软件两相当,这样就近入学制度实施起来方有公平基础和公正底气。整体而言,也不妨加大力度发展私立教育。当一个城市的私立教育好到可以让家长认真衡量,择房热自然会回归理性。如此一来,不但学区房乱象能够缓解,中国式的家长焦虑也有望解套。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学区房价是教育不均衡的尺度2013-06-25 |
每周快评:“择校热”莫变成“择房热”2014-03-02 |
每周快评:“择校热”莫变成“择房热”2014-03-02 |
徐立凡:拼房入学不正常也正常2014-04-10 |
“顺风而起”2014-06-09 |
韩 睿:学区房“拼爹”是新的不公平2014-06-10 |
科教时评:学区房疯涨暴露了什么2014-06-13 |
学区房疯涨暴露了什么2014-06-13 |
韩 睿:学区房“拼爹”是新的不公平2014-06-13 |
赵婀娜:学区房“退烧”还得靠改革2015-05-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