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堂吉伟德:撞人获安慰是对文明的秉承
//m.auribault.com 2015-11-1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14日上午10时许,24岁的圆通快递员小严遭遇惊魂一幕——他驾驶的快递面包车冲进一路边门市,撞到3名路人。面对飞来横祸,本该怒气冲天的伤者家属,了解到事情前因后果后,不但没有打骂和指责,反倒是安慰其“太辛苦了”。伤者家属说:“双11谁家不买东西嘛,你们这几天肯定很辛苦。你也不要太过于自责,事情解决了就好了,你是太辛苦了。”

  车祸发生之后,快递小哥吓得脸都白了,其原因恐怕在于,一是对车祸后果的害怕,尤其是不确定的情况下,那种潜意识下的紧张;二是出于对可能面对的各种状况的担忧,尤其是被撞人家属的“粗暴对待”,或拳打脚踢,或恶语相向。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今年7月24日晚,在江西婺源县城,一名6旬老太被一辆三轮车撞倒,三轮车司机逃逸。婺源县公安局巡特警防暴大队民警詹国平和同事路过现场,将老人扶起。然而老太家人赶到现场后,竟误以为身着便衣的詹国平是肇事者,不仅指责他,还不由分说地用雨伞敲打詹国平。

  在当前群体信任下降,社会暴戾情绪弥漫的情况下,有这样的担忧和惊恐实属难免,更何况诸多碎片化的信息,更容易给人某种固定化的暗示。然而,“快递小哥”并没有获得担心中的遭遇,反倒是得到了伤者家属最大的理解,不但没有被打骂和指责,甚至还获得了“辛苦所致”的安慰,这样的理由解释和价值认可,如何不让人感动莫名?也正是伤者家属的这种宽容与理解,才让快递小哥作出了“全力负责”的承诺。

  这是多么温馨而和谐的场面,没有任何负面性的额外成本,就让问题得到了解决。相比于那些“暴力相向”的处理方式,理解才能获得信任和回馈,也才能让责任得到更好的落实。相反,暴力相向的结果,可能是出于愤怒或者惊恐,而产生了更多难以确定的后果。比如撞人者怕承担责任而逃逸,打人者因为伤人而被追究法律责任,如此双输可谓得不偿失。正能量不会单方面的获得,只有一方的付出才会有另一方的回馈。既然交通事故已然发生了,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才是积极而正确的态度,而不是任由情绪的宣泄而节外生枝。

  虽然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为撞人开脱。然而“双11”的狂欢之后,任务繁重的快递压力,让很多“快递小哥”早已疲惫不堪、疲于奔命,一些人甚至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比如11月7日,36岁的快递员小谢每天接发包裹量比平时增加两成,从早上8点到晚7点一直在派件,中午饭常忘了,最近他感冒一个礼拜,还硬扛着工作,结果突发心肌炎猝死。事实上,群体间的和解与信任,离不开彼此的理解与宽容。肢体暴力也好,语言暴力也罢,既不利于就事论事解决当前之事,还会留下令人恐惧的后遗症,如此不理性的表现,付出的将是高昂的文明代价。

  在高强度和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下,谁都难免有些闪失和疏忽,更何况即便不是快递员,出现了车祸也都需要获得安慰与同情。因为如果说,撞人送医并负责属于一种基本道义的话,那么这种做法也需要肯定与支持,否则,如果获得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待遇,那么就可能让这种基本规范被破坏。撞人获安慰的最大意义在于,在社会情绪暴戾化的大背景下,保持情绪的理智与心态的平和,不失为一种文明的彰显,道德的秉承,在善待他人之时,也在呵护和建设整个社会的文明。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