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唐 伟:冲突之下,医患都是受害者
唐伟
//m.auribault.com2015-04-2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医患之间的种种冲突,让双方都受到了严重伤害。《医学界》杂志的调查显示,85.8%的医生表示,因担忧发生医患纠纷,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他们在行医过程中进行过防御性医疗。防御性医疗也称自卫性医疗或防卫性医疗,具体表现包括:从实际病情看没有必要的各种化验、检查,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高危病人手术及难度较大的特殊处置,带有推脱责任性质的转诊及会诊等。(《中国青年报》4月20日)

  防御性医疗既会增加患者看病的负担,也会因为形式上的应对而错过治疗良机,当事医生更因害怕担责而不敢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因此不利于医学技术的进步。这是医患关系持续恶化下,医生群体的一种软抵抗和不作为,也是最难消除的负面效果。

  超过85.8%的医生进行过防御性医疗,涉及面如此之广,这难免让人忧虑不已。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很多,但大多数时候舆情往往站在患者一方,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对医生横加指责并大加鞭挞,使其承受着过大的社会压力,从而为职业风险的产生留下隐患。不可否认,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语境下,医生群体的整体职业道德较之于过去有所下滑,但必须厘清的两个前提是,一是逐利化和商业化是整个社会的现状,医生群体自然也难以免俗,在大环境不改变的条件下,不能要求医生“独善其身”;二是医生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不可能始终扮演“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匹配的报酬,这种权利理应受到保障。

  医护人员扮演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对其职业道德要求高一点无可厚非。但任何道德的实现,都必须基于相应的环境保障。时下医患关系的恶化,跟医生从业环境的恶化有很大关系。一旦出现医疗事件或纠纷,舆论的矛头大多都会指向医生,先入为主而产生社会性暴戾。201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名未成年患者持刀砍死一名27岁实习医生。随后,在某网站一个6161人参与的调查里,4018人对此表示高兴,所占比例超过六成。

  在这种环境下,医生即便做得再好也可能难以消解社会偏见,也难以改善自身地位。重新审视防御性医疗下的医患关系不难发现,造成今日的关系恶化,跟社会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以前医生职业神圣而有地位,那是出于对救死扶伤的敬畏,是出于对健康与生命的尊重。敬畏源于医生,尊重源于患者,更来源于社会大众,从而共同让医生职业充满着神圣感。时下,在利己主义泛滥之下,个体敬畏和尊重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却少了对利他的虑及,对伤害性保护所带来的后果的考虑。

  在国外,医生职业跟律师、金融行业一样,都体面而有地位。同样置身于市场化之中,同样需要面对商业化,何以反差如此之大?其间原因,恐怕在于该用市场规律去解决的问题,全都寄托在了道德层面。若不能解决医生的福利诉求,不能保障其从业环境的安全,不能消解社会暴戾化倾向,那么医生从业环境恶化的状况就难以改善,防御性医疗只会加速医患之间信任的流失。因而,给医生提供一个基于专业的发挥空间,需要虑及其特殊诉求,更需通过社会承认而满足其精神需求,让医生职业的地位得到提升,这已成为解决医患关系的现实要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