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指明落实路径,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绿色发展对于国家和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切实打好绿色转型“攻坚战”。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亘古不变的大规律,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无法抗拒。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如影随形,从忽视到重视、从被动解决到主动改善、从立足当下到着眼长远,可以说,我们对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关系的认识,是在多年实践中逐步加深、逐步修正、逐步明确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正是切中了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要害”,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恢复做发展文章。
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当前,我们既要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又要正视资源环境透支的现实,必须加快把发展方式转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轨道上来。具体地看,就要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在环境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防范环境风险,改善环境质量;在生态上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工干预,充分调动大自然自身的力量,多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还要看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体量巨大的系统工程,打好绿色转型“攻坚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当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拥有了亮丽的“绿色”基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有了坚如磐石的根基。
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5-04-15 |
张毅敏:“水十条”为水污染防治定下新方略2015-04-17 |
变中突破,实现发展新跨越2015-07-25 |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2016-01-08 |
人民日报:不能停留于“头脑中的革命”2016-01-19 |
书写持续改善民生的崭新答卷2016-01-25 |
找准长和短,打好组合拳2016-04-06 |
看待中国经济不妨来点“功夫视角”2016-04-20 |
着力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2016-11-22 |
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新起点上再创新局2017-04-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