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组油菜地里“长出”巨款龙袍的照片近来传遍网络,引发不少人的好奇。照片上,油菜花做袍身,绿色苗木做章纹,金色巨型“龙袍”在绿色田野的衬托下格外壮观。据了解,这款长194米、宽152米,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龙袍”出现在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由当地农民用油菜和小麦精心“绣出”。除了这款占地108亩的巨型龙袍外,他们还在另外一块占地140多亩的小麦地上,种出了“双龙戏珠”的图案。(3月23日《新京报》)
当下,因为城市环境优越挣钱方便,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不愿再回到自己家乡,不愿吃回头草,似乎也有一些道理:每家每户就那么几亩地,小本经营,只能解决温饱;想经商吧,地广人稀,难以形成市场化;办工厂吧,往往不是缺项目,便是缺资本。所以,不少村庄几乎成了空巢村,给人以凋敝的感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油菜地里绣龙袍”给我们吹来一股春风,而细细琢磨起来,这种“绣”起码实现了“三大跨越”。
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跨越。几十年来,在自给自足的中国农村,油菜、小麦、水稻等等均被叫做“农产品”,必须加工成米面油之后,才能作为商品走上百姓饭桌;而“油菜地里绣龙袍”,这“龙袍”不是进贡给皇帝的,也不是“孤芳自赏”的,而是作为一种旅游商品来出售的,是用来交易而赚钱的。从油菜到“龙袍”,从产品到商品,这是一大进步。
实现了从个体到集体的跨越。一般来说,各家各户种油菜,你种你的,我种我的,种好种坏,互不相干。而“油菜地里绣龙袍”,需要化个体为集体,按照事先设计的图案,哪家是“袖头”,哪家是“衣角”,都得服从命令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这种跨越,是从小农生产迈向集约化经营的跨越,也是一大进步。
实现了从守旧到创新的跨越。以前年年种油菜,年年老一套,虽然遍地金黄,来此拍照的市民不少,却赚不了多少钱;而“油菜地里绣龙袍”,所赚的不仅是油菜籽这样的小钱,更能引来游客如云,赚的是特色旅游的大钱。其中当然包括再赚吃和住的钱。
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农民如此之“绣”,先得制图,再得测绘,这样种油菜,都是全新的玩法。也就是说,种油菜,不仅要劳力,更要劳心。此处之劳心,就是一种创新,而且还是集体创新,这还是一种进步。
“油菜地里绣龙袍”为何能点石成金?贵在深化改革,贵在大众创新,贵在穷则思变,贵在因地制宜,懂得了这些道理,一定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是什么妨碍了幸福指数上涨2011-02-27 |
冯海宁:印度6亿人“摸黑”对中国的警示2012-08-02 |
常言道2012-11-13 |
付瑞生:补贴仙丹救不了亏损国企2013-05-08 |
保安防医闹不如正医风2013-10-24 |
冯海宁:打破多重垄断释放民航竞争力2013-11-08 |
思维方式不寻常2013-12-27 |
新华每日电讯:适应新常态,怎样做“加减乘...2015-03-12 |
放开垄断行业竞争业务关键在界定2015-11-04 |
产油大国要过紧日子了2016-01-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