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正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人气爆棚,受到高层和经济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机器人终端消费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生产,是开启中国制造“工业4.0”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实现“工业4.0”,最重要的智能部件就是网络化机器人。网络化机器人能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将强大的机器群连接起来,实现机器之间的信息共享、自相控制、自行优化和智能生产。它还要求企业的信息化从车间延伸到整个工厂甚至整条供应链。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将影响企业乃至对应行业的战略转型。
当前,工业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当我们正在追赶消费型服务业经济的时候,智能经济已经来了。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和稳定增长,最终要有强大的现代工业实力做后盾,要想实现对欧美工业强国的“弯道超车”,我们一定不能放过智能工业这一机会,未来中国要围绕创新驱动,不断开发经济新引擎。
消费大国如何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是中国机器人经济面临的第一道鸿沟。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2万台,中国销售5.6万台,较2013年增加5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5%,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然而,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产、学、研、用”脱节严重,难以支撑产业化发展。例如,国内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及有关科研院所,我们在机器人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但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很难通过有效渠道获得、掌握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
第二道鸿沟就是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各国对智能制造的投资方兴未艾,在整个欧洲工业领域,每年投资可达到1400亿欧元。其中,未来5年,德国企业在“工业4.0”解决方案上的投资将占其所有投资的50%以上。预计到2020年,德国公司每年投资将高达400亿欧元,生产效率则有望增长18%。
相比较而言,我们的机器人产业投资主要在于科研单位的课题研发,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少。尽管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都涉及机器人领域,并通过研发补贴的方式支持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和用户强化研发,但是,这些扶持计划总体来说比较零散,难以形成协同发展,其整体扶持效果也并不理想。我们亟待建立有效的公共技术平台,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的协同研究与开发。
第三道鸿沟,也是最难迈过的一道坎,即原创性技术的培育。中国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造成成本高昂,价格不具有竞争力。部分高端核心零部件目前国内还无法制造,仍然依靠进口,工业机器每个关键技术要想取得研发上的创新突破比较困难,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改观。例如,核心传感部件和控制技术的项目研发的周期,一般都在3到5年。
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制造业的角力场。面对机器人产业诸多发展鸿沟,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动市场积极性。在明确产业战略规划的背景下,要强化公共服务,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推动自主品牌市场化应用;同时,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开放创新。
肖尤丹:机器人需要“守法”吗?2014-07-21 |
“工业4.0”时代,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2015-04-03 |
“工业4.0”时代,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2015-04-03 |
李 拯:引领“机器人革命”的浪潮2015-06-11 |
黄庆桥:大而不强,中国机器人制造卡在哪2015-11-10 |
机器人与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2015-11-23 |
南方日报:以机器人技术推动创新发展2015-11-24 |
乔 杉:多给机器人大会留一点位置2015-11-25 |
以“机器人革命”撬动创新发展2015-11-26 |
为智能社会增添更多“中国元素”2015-11-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