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项向荣:“军令状”下,谨防PM2.5做起数字游戏
//m.auribault.com2014-01-09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据新华社消息,环保部7日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责任书在百姓的眼里可以被看作是“军令状”。国家将空气污染治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转变值得肯定,因为在十面霾伏之下,PM2.5早已成当下的一个热词。

    但网民们似乎并不买账。责任书由谁来考核?数据以什么为准?不能以各省自己的检测数据为准吧?这些,“军令状”里面都没有提及。

    人们的担心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说实在的,“军令状”见得不少了。就拿房价来说,自从2010年房地产调控“国十条”出台后,各地“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数不胜数,而近年更是设置了全国性的房价控制目标,没有达到者将被约谈或问责。但是至今因房价被问责或约谈的官员到底有几个呢?

    因此更有人“赤裸裸”地提出质疑:会不会在“军令状”的高压下,到时华丽丽带水的数据端出来了,却发现空气还是那个味?

    这等事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明明吸着的空气不对劲,可偏偏气象台报的PM2.5数据看上去还很美。新华社下属的一个媒体曾报道说,基层环保人士揭露,有些地方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时,常常刻意选择质量好的监测点位以及监测结果偏低的仪器,这就是很多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与公众的真实感受偏差较大的原因。

    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颗粒物特征等存在较大差距,受此影响,PM2.5浓度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同时,全国各地PM2.5监测仪器的采样基准、采购、安装、调试、数据采集等相应标准并没有统一。一家环保监测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曾告诉媒体,有的地方政府采购PM2.5监测设备时,明确说希望数据能测低一些。这些也给数据造假埋下了伏笔,因此环境数据造假是近年来官场的潜规则。

    事实上,空气监测数据造假,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环保部门有其无奈。原国家环保总局首任污控司司长王汉臣感慨环保工作处在夹缝之中,“基层环保部门既要听从上级环保部门这个‘婆婆’,又要听从当地政府那个‘婆婆’——当地政府又常常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而在“军令状”颁布之后,更要警惕PM2.5成为地方政府新的数据造假的“重灾区”。因为在国家动真格、PM2.5与官员的位子、权力挂钩之后,数据造假更会成某些官员的“捷径”。少数基层干部可能会把PM2.5的监测与治理看作一个政绩工程,因为PM2.5的好坏关系着他们的官帽子了,而数据造假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官位又是他们造假的最大动力。

    因此,防止地方出于政绩考虑而作假,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某些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干扰,是颁布“军令状”之后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