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17日,有网友爆料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仇思隽于201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政策执行研究——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为例》(指导教师:梁鸿教授)存在严重抄袭。1月21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3届毕业生仇思隽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确凿,决定撤销仇思隽的博士学位,停止其导师梁鸿的招收研究生资格。(相关报道见A5版)
这次复旦大学的做法,当可用刮目相看来形容。这不仅体现在反应速度上——针对网友爆料迅速作出反应,拿出初步处理意见,而且体现在处理手段上,决定撤销当事人的博士学位。这个决定应该并不好下,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生的痛。
这是大学应该做的。一段时间以来,论文造假已经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去年7月,媒体曝光了一条论文造假黑色产业链,牵涉到了500多所高校,一篇论文要价几千甚至几万元,造假涉事者,除了高校学生,还包括不少知名大学的教授。狄更斯曾经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体现在论文上也是如此。从数量上讲,这是一个论文的最好时代,可由于论文造假的存在,这也是一个论文的最坏时代。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大学没有希望,中国学术没有希望。
有人曾经讲过,如果池塘里死了一条鱼,那可能是鱼自身的问题;如果池塘里死了一大片的鱼,毫无疑问,池塘的水出现了问题。毋庸置疑,今天的论文体系存在重大问题,这需要我们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但是,没有离开“标”的“本”,也没有离开“本”的“标”。在治本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治标的作用,有时治本就寓于治标之中。体现在论文造假上,更应该具体拷问一所大学,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特别是对已然曝光的论文造假,又应该是什么态度?
有人可能会讲,论文造假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为什么要单独对大学提要求?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曾经讲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对应于师生关系。在人们看来,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大门之大,实是大师之大、精神之大。如果大学对论文造假都没有一个明确态度,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整个社会还有什么希望?
这一次,人们虽然给复旦大学点了赞,但必须看到,这并不是说复旦大学做得有多好,而只是因为别人没有做好而已。就好比一个学生只考了60分,本不值得表扬,但其他学生却没有一个及格,只好把“三好学生”给了这个学生。也正是看到了这种普遍现实,人们很想问一声,如果有同样的问题发生,其他高校也会有这种零容忍态度,表现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吗?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正如人们所说的,这位复旦前博士现在经受的一切,纯属咎由自取,根本不值得同情。应该相信,这位复旦前博士应该是“肠子都悔青了”,如果可以重来的话,应该不会这样了。但这种痛感会扩散开来,会激发普遍自觉吗?答案恐怕十分沉重。正如有人所说,这位前博士其实只是“点背”,撞到枪口上而已,现实中大量论文造假的人,根本一点事没有,很多人从中受益。
这也是人们想讲的,抄袭论文被查别只是“点背”。希望有一种良好机制存在,让那些论文造假的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倒逼健康生态的产生。
李 清: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 何以能发生?2014-04-30 |
自重自警2014-05-20 |
论文抄袭频发或因论文像“杂文”2016-01-27 |
“师兄弟”的“父子论文”是如何出炉的2016-02-23 |
要求本科论文独创有些缘木求鱼2016-04-01 |
借鉴还是抄袭?这不该是个问题2016-05-06 |
创意写作“抄袭门”考验审查能力2016-05-09 |
破除“唯论文”积弊2016-09-06 |
谁造就了奇葩的“论文大神”2016-09-09 |
对一起抄袭案的网络围观2016-11-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