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最新语文教材,被媒体报道说“删掉了南京大屠杀”的文章,遭遇“嘘”声一片。事后很快被证明是不实报道。另有网络舆论指责人教社的相关教材崇洋媚外,也曾掀起轩然大波,人教社不得不发出强烈声明澄清相关指责,甚至要采取法律措施才逐渐平息。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材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孩子在国外读书,书包里没有教材,主要是作业本。第一,所谓的教材,不是人手一册,一些是学校的,你可以借用但不能损坏。第二,没有标准的教材,多数是依赖任课老师的选择、复印的材料。当然,学校和老师之间也会有借鉴,经典的教材(材料)就会用得比较多,但都是自由选择,没有严格标准。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放羊,教师手上都有一个“教学大纲”,其实更多是教学目标,即什么年级的学生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等,几页纸而已,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定,全凭教师自己掌握。因此,美国前些年也在推广全国性的评测,以确保教育质量。
我不是专业的教师,但是大致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在学校教育上,最重要的是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决定你的教育行为与结果。落实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课程设置,即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现在,我们提的中小学核心素养,大概也是指这个方面。在最后的落实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而不是教材。
美国没有统一的教材,不仅涉及文化体制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其教育理念与基本的教育治理思路与我们不同。过去很长时间,我们高度重视教育的政治职能,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国家对教材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完全是由国家来承担相关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给全国中小学生出版各类教材,大家几乎用一个版本的教材,把教材作为育人很重要的一个工具与抓手,在背负知识学习的职能外,还兼具了“三观”的教育,成长的教育,意识形态的教育等等。
但是,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治理观念的改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学校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比如校本课程的出现,与之相配套,教材的出版发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家变成多家,甚至几十上百家,给了学校与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当然,基本指导方针并没有变)。随着这种改变,教材也变得五花八门,甚至有些教材泥沙俱下,质量不高,引起担忧。
教材固然在育人中有重要作用,但绝不应该赋予过重的职责,在新的教育理念与环境下,教材实际已经无法承担有关教育的所有重任了。学生在信息知识的获取上,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模式,我们也在鼓励孩子们除了学习教材之外,多看看,多读读,从而培养更广泛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遗憾的是,尽管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很多人对于教材的定位与苛求并没有显著变化,尤其是社会各界,还停留在过去的理念与体系,对教材本身期望与要求很高,社会各界也拿着放大镜审视,任何的调整与改变都能引发轩然大波。
记得当年我认识的一个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就抛开了具体的语文教材,另辟蹊径。其核心就是三部书讲三年,其中一部就是小说。虽然没有死啃教材,但孩子们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应试水平都很高,考试时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给我介绍他的这套做法时解释,小说或者其他书只是他的抓手,核心还是要启发学生更多更广泛地阅读与思考。别看只有一本书,但实际他们需要读很多很多。正是这种撇开教材的广泛阅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当然,有一些人担心教材的导向问题,我倒觉得,基本的原则必须坚持,但不必过于放大。我儿子在国内的时候,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与意见,但在美国读书一年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自嘲说天天读“毛选”,也经常和同学就中国的社会问题争论不休。
决定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课程本身、我们的教师,而不是那几本教材、几本有限的课上读物。
《蜗牛》进教材成就“真语文”?2014-06-16 |
汪昌莲:莫让“学习压力”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2014-09-24 |
李克杰:中考加分,由拼爹变“拼血”?2014-09-26 |
唐 伟:还原得奖内情尊重消费者权利2015-03-18 |
陈先哲:幼儿园“抢跑”是“金字塔情结”作怪2015-03-20 |
然 玉:高昂彩礼,乡村爱情不可承受之重2015-07-02 |
刘孙恒:一场军训,承载不起太多期许2015-08-20 |
熊丙奇:“贫二代”呼吁改革教育模式2015-10-19 |
只靠教育,贫二代能翻身么2015-10-19 |
“露家底征婚”折射出的大问题2016-03-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