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杨于泽:怎能拿异常当正常
//m.auribault.com 2015-11-10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最近东北多地持续六级严重污染天气,11月8日,辽宁沈阳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环保局官网却瘫痪近2小时,工作人员对启动一级响应竟不知情。环卫工毫无防护街头作业,政府应急预案竟“形同虚设”。

  而在东北另一大城市长春,雾霾虽已持续多日,也一度达到重度污染,却始终没有启动大气重污染预警。相关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因为预判中8日的降雪会使长春空气质量明显转好,驱散霾,进而达不到启动大气重污染预警的标准。

  据报道,目前沈阳医院呼吸科病房已爆满,长春街头人们也纷纷戴上口罩。一时间,此事成为国内舆论焦点,网络上充斥揶揄和调笑。国家环保部也出面了,要求相关省市采取若干措施。一场环境灾害,经过舆论发酵,现在已经变成地方政府的舆情危机。

  这件事暴露了一些地方应对雾霾时存在两大症结,一是反应迟缓,二是缺乏预见性。有关方面辩解,雾霾是由于冬季供暖燃煤造成的。这种说法解释了雾霾形成的原因,却很难替当地政府开脱责任。正因为冬季供暖容易造成雾霾,有关部门理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在应对雾霾等环境灾害方面,目前不只是东北存在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很多地方其实也常为此头疼。“污水基本靠蒸发,雾霾基本靠风刮”,这不仅仅是调侃,而是人们长期观察所见,说的是一些地方普遍对环境污染认识不足、对雾霾治理得过且过。

  我国制定的PM2.5标准是75微克/立方米,一般来说,超过这个标准,就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雾霾指数突破1000,超过标准10多倍,对人体的影响有多严重,显然不难判断。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异常状态,生活、户外工作理当不按正常状态进行。但从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学校没有停课,建筑工地没有停工,人们知道空气不正常,并为此焦虑,但社会运行的秩序设定还是正常的,秩序是否调整的指挥棒在政府手里。

  雾霾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很大,在当前有些无奈,人们已经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东北是老工业基地,正处在既要痛苦转型,又要保持一定增速的艰难时期。但在如此严重的雾霾出现后,却还视异常为正常,或者没有应急预案,或者预案竟形同虚设,就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让人们在异常状态下正常工作生活,可以说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不负责任,是政府的失职。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所谓全面小康,少不得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绿色环保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发展内含绿色的要求,绿色本身成了衡量发展水平的一个尺度。面对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就是第一要务,多大的代价都值得付,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压力大不能成为借口。

  不付出代价,不经历痛苦,任由人们用血肉之躯去抵抗大气污染,怎么会有保护环境的严厉举措和决心,怎么会有绿色发展的紧迫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真正放在心上,转型发展才能有最大的动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