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遏制食品安全谣言,权威发布要跟上
何勇
//m.auribault.com 2016-06-17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要遏制和杜绝食品安全谣言的滋生和传播,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最关键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赢得公众的信任。

  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说,“我通过舆情监测分析发现,将近一半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是谣言和传言。”(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将近一半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是谣言和传言”,言外之意就是,当下食品安全谣言、传言呈现泛滥成灾的态势。这不仅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安全焦虑”,让人不知道什么食品才可以放心吃,而且严重伤害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特别是对食品安全谣言直接涉及到的生产企业、行业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和收入产生了巨大冲击。比如,去年的“吃草莓致癌”谣言,直接导致草莓滞销,草莓价格大跌,给广大种植草莓的农民兄弟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任何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背后都是对真相的无知。同理,食品安全谣言泛滥成灾,源于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特别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早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杯弓蛇影”的心理阴影,对食品安全失去了基本的信任,进而对谣言失去了独立判断力。

  当人们面对事关自己和家人健康问题的信息却不知道真假和无法作出准确判断时,往往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并随之转发传播,这是避免给自己、家人和朋友造成伤害或将伤害降到最小的最直接办法。即便是像“顶着花儿的黄瓜用了避孕药”、“喝豆浆可能导致乳腺癌”、“萝卜和茶不能一起吃”这类并没有太多科学含金量的谣言,不少人仍然深信不疑,导致这些谣言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媒体上随处传播,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焦虑和不安。

  可见,要遏制和杜绝食品安全谣言的滋生和传播,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扭转人们对食品安全“只定性,不定量”的“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心理,进而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过滤。其次,最关键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赢得公众的信任。只有人们对食品安全不恐慌,才不会轻易相信食品安全谣言。再者,权威信息发布要跟上,提升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尽量要抢在谣言之前公布于众。退一步,在食品安全谣言产生之后,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威专家必须抢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披露真相,澄清事实。

  另外,必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受损失的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也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向造谣者追讨经济损失。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