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学校的“毒地悲剧”如何酿成?
瞿方业
//m.auribault.com 2016-04-19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毒地”上不能建学校和居民区,这是一个常识,也为国家法律所禁止——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至少在300米以上,而这所学校与曾经的三家化工厂用地仅一路之隔,相距不足百米。这说明,在化工厂边上建学校,本身就是个极大的错误。

  近日,有媒体报道,自2015年底以来,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地块有关。调查也发现,污染地块部分污染物超标近10万倍,学校内污染物质与污染地块上的污染物质对应吻合。(4月18日新京报)

  学校有师生2500多人,却有近500学生出现各种不良病症,学校周边土地部分污染物超标近10万倍,看到这些信息,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起十足的“毒地悲剧”,是土地的严重污染,致该校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健康受损;那些得了淋巴癌、白血病的学生,更是被严重侵害了生命健康权。

  “毒地”上不能建学校和居民区,这是一个常识,也为国家法律所禁止——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至少在300米以上,而这所学校与曾经的三家化工厂用地仅一路之隔,相距不足百米。这说明,在化工厂边上建学校,本身就是个极大的错误。那么,这起“毒地悲剧”的源头,恐怕就在这里。

  首先,存在未批先建。从报道可知,作为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的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21日,也就是说,施工时间比环评批复时间整整提前了7个多月,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

  其次,环评可能走了过场。因为未批先建,后期的环评,很可能就是为了论证在该地建校合法性的一场秀,而这个工程则可能是一个拍脑袋的工程。先有拍脑袋,后有环评秀。

  在这里,未批先建和环评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不难猜测。这和许多地方存在的未批先建并没有区别,很多项目,根本没有经过审批就开建了,开工之后,补着做环评,补着报批土地手续,补着办其他各种手续。这所学校恐怕也是如此,领导一点头,就开始只争朝夕。所谓的环评,就成了形式主义,合格也要合格,不合格,也要弄得合格起来。否则就难以理解,当初的环评是合格的,突然一下子,污染超标达数万倍之多,不合格了。

  如此看来,常州的这些学校“毒地悲剧”,有着强烈的人为因素,除了违规建设,还可能存在环评造假等弄虚作假行为,有必要追究“毒址”的背后是否存在渎职行为——要调查当初未批先建是谁拍板的,环评报告又是如何做出的?

  更应当反思的是,这种不按规则做事的风气,决非一朝一夕养成,而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通病。这个通病的背后,有经济数据出政绩的不良政绩观,有权大于法的长官意志。如果当初规划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学校建设者和其他政府监管者都能依法办事,尊重常识,这起悲剧恐怕完全可以避免。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