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毫无疑问,根治让百姓操心劳累的“奇葩证明”顽疾,必须拿权力的任性“开刀”。而最有效的选项,就是对任性行使权力的相关责任人依法问责。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奇葩证明”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刘晓庄提出,杜绝“奇葩证明”,必须在查处上动真格,对那些“设卡添堵”的单位和公职人员要及时曝光,严厉查处(3月10日《京华时报》)。
自去年以来,百姓为办理“你妈是你妈”“活人需健在”等“奇葩证明”的事件一再上演。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1月30日发布《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等现象。然而,遗憾的是,一纸通知并没有让各地的“奇葩证明”寿终正寝,百姓依然要为诸如自愿引产需提供“社区同意”等“奇葩证明”叫苦不迭。
“奇葩证明”顽疾久治不愈,除了制度上的设计不合理外,更多的是其背后权力的傲慢与冷漠在作祟。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的特权思想支配下,某些经办人员忘记为民服务宗旨,习惯于对前来办证的群众“打官腔、甩冷脸、踢皮球”,甚至“吃拿卡要”,令群众望而生畏。同时,由于特权思想的支配,相关职能部门没能完全按照《行政许可法》第30条的规定,对办证的相关流程和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群众对办证的各种要求“一头雾水”,“跑断腿、磨破嘴”的奔波劳累自然在所难免。
毫无疑问,根治让百姓操心劳累的“奇葩证明”顽疾,必须拿权力的任性“开刀”。而最有效的选项,就是对任性行使权力的相关责任人依法问责。把脉“奇葩证明”病入膏肓之病因,权力的任性显然是最主要的病根。刘晓庄委员建议对“设卡添堵”的单位和公职人员及时曝光并严厉查处,体现了依法问责的法治思维,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毋庸置疑,依法问责,是遏制权力任性的最有效路径。没有依法问责,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只能是一纸空文。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事权中的不作为或“吃拿卡要”等行为作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法律问责规定。不过,规定与落实并没有实现无缝隙对接,以致在实际中跑调走样。不少职能部门本位思想严重,对“娘家人”的处罚往往停留在行政问责层面,有的甚至是“皮鞭高举又轻放”,连行政问责都不愿启动,法律问责更是少之又少。通常情况是,只有当“奇葩证明”事件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影响相当恶劣并被相关媒体披露后,职能部门才出面查处。
很明显,这种隔靴搔痒式的问责,自然难以起到应有的法律震慑作用,不仅难以根除“奇葩证明”顽疾,而且还会因为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奇葩证明”事件的蔓延。
由是观之,根治“奇葩证明”顽疾,功夫不仅仅在“诗内”,按下“依法问责键”更为重要。实践经验一再证明,只有以法治思维问责“奇葩证明”事件的相关责任人,法律的震慑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良好效果。没有法律问责的兜底保障,制度不论多么完善和严密,终究都会沦为“稻草人”和“橡皮筋”,甚至形同虚设,于事无补。
叶祝颐:“局长改任书记”是一次应景问责2010-07-16 |
法制日报:问责酒驾说情不能止于民警2009-08-27 |
法制日报:问责酒驾说情不能止于民警2009-08-27 |
周明华:带病复出已“进化”为带罪任职2010-11-30 |
张 鑫:安全生产,须防“前人挖坑后人跳”2011-05-11 |
只有严控会议费才能真正改进会风2013-09-25 |
只有严控会议费才能真正改进会风2013-09-25 |
张智全:防止执法踢皮球要依法问责2015-06-09 |
“奇葩讨薪”凸显劳动监管不力2015-08-20 |
刘大山:从源头砍掉奇葩证明2015-12-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