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王先生的女儿在北京市朝阳区某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读一年级,为了让刚走入小学课堂的孩子受到关照,开学后不久王先生就来到了学校,想要通过送礼的方式获得老师的认可。他对记者表示:“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让女儿吃亏。”与这位家长一样,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是否该给老师送点“心意”,成为家长们的一个心结。(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与希望“获得老师的认可”的送礼现象相对,却是“今天的师生关系变淡了”的一项调查结果。有媒体采访多位老师后得出结论——今天的师生关系变淡了,并称这一现象为“当代师生关系中的阴影”,对于自古尊师重教的文明国度,这很有些“不能承受之重”。
如何看待这两种貌似矛盾的现象呢?细想想,其实它们并不矛盾,家长忙于送礼只是“不想让女儿吃亏”:用金钱影响教育的公平,实质上并不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重,至少不能证明双方关系变浓了。
那师生关系是否真的变淡了?倘若出现变淡的迹象,相对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关系,是否更具有合理性?
中国有“师徒如父子”的传统文化。教师这一职业,被赋予引领社会精神文化方向的责任,教师群体的道德素养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家长们最能够把子女放心托付的群体。过去,家长送子女上学时,多半会对老师说一声:好好管教,不听话打骂由您!
正是这样的互信,结成了教学双方鲜明的情感纽带、情感关系,而这种关系心安理得发展出的一个结果,就是把干涉乃至操纵当成了“父子之爱”——在“为了你好”的前提下,没有讨论,只有服从,“打戒尺”与“骂笨蛋”式的处罚当然也是司空见惯。其发展的极致,就像前几天媒体报道的,新学期开学还不足一周,在山东乐陵挺进小学六年级一班,全班70多个孩子有63个挨了老师的打,原因是“没写完作业”。
英国历史法学家梅因有句名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伴随着文明发展和法治构建,类似山东乐陵挺进小学这样的事件已经鲜见,相反,今天已经生出了许多新的不适应。笔者曾见到一位辞职老师写的博文:学校不断考试排名,但老师对课上小动作不断、课下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有什么办法呢?不能罚站、不能轰出教室,更别说打骂除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还得请对方坐下和颜悦色地谈,老师问:“他不学,我咋办?”而有的学生和家长也在抱怨:“您讲课时,我就不能打断与您讨论讨论?”“有事你不自己解决总喊家长,要老师干什么?”凡此种种,使得师生关系“变淡”:老师感叹权威不再,成绩好坏只能学生自己承担;有学生主张师生关系仅限于问学,同学矛盾、恋不恋爱这些事老师不应过问,习惯与老师保持“安全距离”……
打破传统,需要确立新的秩序,而形成文化共识则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情形下,个别教师会因制度缺失而茫然无措;有的学生也会因个人权利意识的萌动而与老师“顶牛”;一些社会人士则把当下师生关系狭隘地定义为契约意义上的“课上关系”——“只讲授业而不讲传道”。
正视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也就意味着要正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一些因素的调整,比如一些越俎代庖式的教育方法正走向终结,而建立在引导、帮助基础上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意志、培养学生创新品格为内涵的方式,将取而代之。与之相应的师生关系,也将展示出符合法治精神与公民意识的、以爱为基础的纯粹与美好。时代在变,但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尊重关爱的,依然是那温润的人情。只要爱的师魂不变,在变中恪守不变之魂,教师就会探求出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精彩。而学生,也会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追求中,不断碰触到真理的光芒,也同时找寻到尊师的文化价值。
冯慧文:师者“自白”2014-12-25 |
科教时评:高中“走班制”离我们还有多远?2014-12-26 |
周大鹏:从创新内涵演变看科创中心建设2015-06-23 |
张卫斌:严格还是放水,是一道师德考题2015-08-11 |
毛建国:“体育老师教数学”是不是笑话2015-09-09 |
熊丙奇:如何变现“全科教师”的好处?2015-09-09 |
“全科教师”恐难避免水土不服的尴尬2015-09-09 |
【科教时评】是什么把“民科”带到聚光灯下?2016-02-26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2016-07-08 |
学生撕书到底想撕掉什么2016-07-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