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等单位主办了一场科学咖啡馆活动。期间,嘉宾们围绕植物主题的科普进行了热烈讨论,包括如何做好植物科普?植物科普怎么才能接地气?如何让科普与正规教育结合起来?而不久前结束的城市科学节上,科学家主打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让科学知识变成了体验式而非灌输式的教育,同时也让感觉距离有些遥远的科学来到了孩子们身边,实现了“有趣有料有生活”。
无论是城市科学节还是科学咖啡馆,初衷都是让科学更接地气,更具有生活气息。近年来,在科普方面持续见诸报端的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科普作品原创的少、引进的多?而实际上这是一个悖论,因为我们的原创科普作品并不少见,我们每年都会有优秀科普作品的评奖活动——只是,真正能触碰到读者内心深处的作品不多而已。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往往叫好不叫座,因而给公众留下了好的科普作品大多是“舶来品”的印象。
当然 ,这也从另一方面给我们以启示:科普怎么做才能既叫好又叫座,才能“有趣有料有生活”?譬如,好的科普作品一定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科学的热爱,实现了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让读者从中获得共鸣。同时,与社会热点或者科学界讨论热烈的议题相结合,也有助于好的科普作品在大众文化中占据一定的地位。颜宁教授曾说“好科普如清泉”,那么,“有趣有料有生活”的科普一定是这股清泉中的源头活水。
以植物科普为例,有专家认为,我们目前的植物科普做得不够好的部分原因在于不接地气,因为科学家的科学与普通公众大脑中的科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把撰写科研论文的讨论拿来用在科普写作上,科学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必然不会有很好的艺术性,或者说很难打动读者。因而,好的科普作品一定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也就需要撰写科普作品的人从读者的视角出发。科普的目的,绝非把所有人都变成科学家或者让所有人都和科学家一样思考,而是要让普通公众理解科学,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做出理性的个人决策并参与公共生活。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人由此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进而以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有趣有料有生活”的科普,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而且以愉悦的方式培养了读者的科学思维,给读者一种既视感和代入感,同时也是对读者立场的一种体认。譬如,取代了萨根的《宇宙》成为迄今为止最畅销科普图书的《时间简史》,就知道每多一个方程式就会让销量减少一半;《语言本能》,则解释了语言学的新观点,塑造了公众对语言和进化的理解;《优雅的宇宙》,让读者在弦理论、多重宇宙等天体物理学的理论中游弋;盖亚假说,则把理论与我们的许多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
这些优秀的科普作品,大多出自科学家、明星科学家之手。正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研究和科普完美地结合起来,左右逢源,才得以把高大上的科学,变得“有趣有料有生活”。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落实,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财、物投入到科普中来,届时更多“有趣有料有生活”的科普作品会给广大读者带来一场科普盛宴。
作弊处分,包邮到家? 2014-01-06 |
苗文新:科普家去哪了 2014-04-14 |
文汇报:不妨给“一号课题”做做科普 2015-03-27 |
必须“删游戏”吗 2015-06-12 |
如此尴尬不能要 2015-07-24 |
地下格斗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毒瘤 2016-02-17 |
怎样关怀“回不去”的乡村? 2016-02-29 |
从病毒学透视生命科学 2016-04-11 |
二次元的科比 三次元的篮球 2016-04-15 |
《阿波隆尼亚》:波兰人这样看待苦难与牺牲 2016-06-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