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我在我思】首金从“痛失”到“憾失”的进步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6-08-09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奥运首日,中国无金牌进账。一开始,人们把希望放在杜丽身上,后来又放在孙杨身上,最终孙杨获得400米自由泳银牌。比赛结束后,有新媒体做了个标题:孙杨痛失首金。对此,有人在朋友圈评论:痛失这个词太功利了,我们夺金别人痛不痛,唯金牌论怎么到现在还有?实在要表达情感,一个“憾失”足矣。

浏览了下,对孙杨夺银,有媒体用了“祝贺”,也有媒体用了“憾获”,还有的用了“惜败”“无缘卫冕”等词,鲜有媒体用“痛失”这样的词。这种用词的分寸感,是能看得出态度的。媒体报道,孙杨在领奖台上向霍顿友好致意,并竖起大拇指回应观众。孙杨很大度,也很有风度。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花絮。无论是媒体用词,还是孙杨表现,以及有人对“痛失”的敏感,都表现出一种进步。这种进步,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更加自信了,还有一种则是更懂奥运了。 先看更加自信。当人们普遍看淡一个东西时,要么是曾经拥有过,现在已不在乎;要么是根本得不到,从而装着不在乎。遥想当年,我们对于每块金牌都是那么在意,其对应的一点,就是当初我们把金牌当成国家实力的象征,以金牌梦来对应中国梦。可是经历北京亚运会、北京奥运会的高潮迭起,我们已经拿到太多金牌,早已习惯了体育大国的身份。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应该也确实拥有着充足自信,自然不会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再看更懂奥运。不管赋予多么宏大的主题,奥运会首先是运动会,体育才是本质。而对体育来说,健身和快乐,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已经证明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但要想证明中国是个“体育强国”,并不应以金牌为标志,而更具有标识意义的,还是全民健身的水平。

这些年来,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这种变化,为每个人清晰感知——热爱体育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参与锻炼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体育场馆也越来越多。相对于孙杨能否夺得首金,人们更在意的是孙杨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参赛,更关心的是孙杨背后站着多少人。

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最终夺取多少金牌是个未知数,但可以预知的是,作为体育大国,这个数目定不会少。如果我们还对某块金牌,对具体拿多少金牌斤斤计较,则是种失败。网上有很多人热捧白岩松的解说,以历史的眼光看,过去的解说往往并不轻松,这很难说是解说员的问题,更多是一种氛围和底气的问题。我们收获了北京奥运会的辉煌,经历了伦敦奥运会的洗礼,这一届里约奥运会,应该到了真正欣赏体育、感受快乐的时候了。

从“痛失首金”到“憾失首金”,在国民心态的细节变化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而这种进步正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前几天《人民日报》一篇文章讲,“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在观看奥运、对待金牌上,公众的心态确实已经过河了。有着这样自信轻松的心态,全民健身也一定能够过河,体育强国一定能够实现。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