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看台声音】不是每场告别都让人感伤
刘颖余
//m.auribault.com 2016-02-2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春姑娘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似乎不是一个适合告别的季节,但不经意间,空气中就有离别的气息。

  老瓦要和球迷说再见了。在斯德哥尔摩南部的一个小小的体育馆里,50岁的瓦尔德内尔为家乡球迷打完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赛后,他向世人宣布正式退役,“在过去的12年时间里,我无数次审视自己的状态,但我选择在现在告别。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已经没有动力了。在未来,我有很大的可能担任解说员,但我的职业生涯真的已经足够了,我已经老了。”

  作为运动员,老瓦的确太老了。他拥有40年球龄、26年国家队生涯、5届奥运会经历,曾与中国乒坛六代选手过招……老瓦的职业生涯的确“已经足够”,欧锦赛单打冠军、第一个大满贯得主、两届世乒赛单打冠军和四届世乒赛团体冠军成员……作为运动员能够取得的冠军,他都拿了个遍。老瓦过去是国乒最忌惮的“敌人”,如今是球迷最怀念的对手。因为老瓦之后,再无第二个老瓦,可以和中国乒乓长城抗衡。这是欧洲乒乓球的悲哀,何尝又不是全世界乒乓球迷的遗憾。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老瓦的此次告别,没有伤感,因为他早已淡出了国际赛场。中国球迷习惯了没有老瓦的国际大赛。这几年,老瓦之所以还能打下去,是因为乒乓球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乐趣”。老瓦的职业生涯末期让乒乓球运动回归了体育运动的游戏本质,他甚至屈尊来到中国乒乓球会员联赛赛场,有滋有味地和业余球手过招。这丝毫无损老瓦的形象,反而让其更得中国球迷的喜爱。

  科比也要和全明星赛说再见了。这在他的计划之内,因此,本届NBA全明星顺理成章地成了向科比致敬的秀场。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2003年的全明星赛上,那个晚上的主角是乔丹。必须要佩服NBA的营销和包装手法,他们知道如何传递美国式的篮球理念和个人英雄主义。比如,科比和詹姆斯跳球的安排,似乎就暗含着某种隐喻:篮球运动需要时刻可以被唤醒的记忆,也需要英雄的传承。从乔丹到科比,再到詹姆斯,他们身上都有某种相同的特质:天赋异禀,却有着常人缺乏的勤勉;表现自己,同时也知道如何去积极地影响队友;全力争胜,同时也知道如何从失败中学习成长……这样的精神特质,不只是一个联赛看重的,也是体育运动所需要的。

  不是每场告别都让人感伤,因为,没有人可以不老。新老更迭是竞技体育的常态,也是其得以保持活力的原因所在。我们必须尊重竞技体育的这种规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历史,因为如前所述,体育需要记忆和传承,我们需保持这份对于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举个简单的例子。NBA为什么要搞名人堂?这是他们对于历史和过往的珍重。CBA过去也曾有过篮球博物馆,可惜无疾而终,NBA的历史统计数据,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而我们CBA的即时数据也经常查不到。这种差距不只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我们也有过让人印象深刻的告别,从姚明的“明谢”到李娜和刘翔的哽咽,都曾让人感怀良久、唏嘘不已。这样的告别既温情,也庄重,让人意识到,体育不只是属于当下的、转瞬即逝的,它可以连接历史,打通未来,它有温度,亦有情怀。因此,我们需格外珍视那些曾让我们感动的每一个瞬间,让历史保持鲜活,让过去告诉未来。我们不只是要有我们的“名人堂”,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