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兰博蒂尼
Marco Lambertini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

肖连兵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人与自然和谐新共识”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肖连兵:尊敬的兰博蒂尼先生,您领导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年9月发布了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之际,发布该报告有什么考虑?
兰博蒂尼:《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出版一次。我们今年选择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召开之前发布,是要强调当前野生动物急剧减少令人震惊,其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生态危机。我们发布报告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当前的气候和自然危机凸显了采取紧急行动来平衡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性。
2020年是重新平衡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时机。世界各国领导人就自然、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重要决定,我们有机会达成“人与自然和谐新共识”,使自然在2030年前走上复苏之路。我们可以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栖息地、保育生命多样性、将生产和消费足迹减半以及确保人人都能享受到生物多样性的益处,来保护人类和地球。自然对人类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基础。各国必须不懈努力,在《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进程中提出强有力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此外,还必须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特别是运用基于自然的方案来解决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森林退化等问题。
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东道国,在缔约方大会开始前和会议期间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树立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雄心并动员其他国家支持这一雄心方面,东道国的领导力对于成功完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至关重要。

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丰乡境内的珊珀湖,过去由于养殖企业投肥投饵,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湖水观感差,水体腥臭味严重。2019年,安乡县有关部门与北京林业大学、湖南中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科学技术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对珊珀湖进行修复。目前,珊珀湖水质和周边环境已有明显好转。图为珊珀湖湿地亲水平台。新华社发
肖连兵:这期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什么?统计方法是什么?此报告发表之后在国际上有什么反响?
兰博蒂尼:202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旨在提供科学依据,支持采取紧急行动保护和恢复自然和生物多样性。该报告显示,全球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种群规模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平均减少了三分之二,很大程度上这是环境恶化造成的,而环境恶化正是导致人畜共患传染病出现的原因之一。
保护支撑全人类健康和生活的生命之网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希望《地球生命力报告》中的事实和研究不是停留在证明观点层面,而是可以推动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采取行动。
这份报告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召开前几天发布,有利于全球领导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进展进行评估。报告中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抓住时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新共识”,这是野生动植物、昆虫种群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得以长期生存的关键。“人与自然和谐新共识”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得到了代表全球数亿人的社会组织以及560多家总收入达4万亿美元的全球企业的支持,他们共同呼吁采取应对自然恶化的紧急行动以保护人类和地球的健康。
至于《地球生命力报告》的统计方法,通过在某一特定地区进行多年监测,即可得知该地区的物种个体数量如何变化。地球生命力指数就是利用监测到的种群规模变化,来确定受监测物种的平均丰度是增加、减少还是保持不变。我们从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获取丰度变化的信息,然后计算其平均值,得出地球生命力指数。
如果数据包含种群规模度量,或通过间接度量而得,则可将其纳入数据库中。例如:完整的种群数量、由测量参数估算得出的种群规模、密度、繁殖期、巢穴、活动轨迹等间接数据、每张网每小时捕鱼量等测量单位数据、生物质能(如产卵族群的生物质能)采样。
只有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在同一地点进行一年以上监测得到的数据,才能纳入地球生命力指数数据库。理论上可以使用任何物种的数据来计算地球生命力指数,但目前的方法只针对脊椎动物,因为对这些物种的监测更稳定、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