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根本”:中国智慧交出中国答卷-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今日关注

“五个根本”:中国智慧交出中国答卷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20-12-24 09:01:02  来源: 党建网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是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原则,更是在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新时代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需要一个团结统一集中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需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核心在于完善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保障,重点在于健全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以纪律和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能够带领中国人民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和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恒心,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只要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我们党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是历史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样巨大的人间奇迹。衡量一种制度到底优越不优越,关键要从它在国家危急关头的现实表现来考察,从它的治理效果来评判。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进行了一场部署周密的应急大作战、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团结互助的全民大动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的强大政治领导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和资源调配力,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应对重大危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全民行动,更是一场科学战役,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通力协作、同舟共济,也需要秉持科学思维、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决策、创造性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等方法,如在疫情防控中提出要“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我们努力做到集中收治医院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根据需要从全国调派医务人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同时保护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统筹做好人员调配,尽量把精兵强将集中起来、把重症病人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在发病率高的地区,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小汤山”模式加强救治工作力度;及时推广各医院救治重症病人的有效做法。这些举措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作出的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在落实这些重要举措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取得明显成效。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维、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引领创新的能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加前沿技术供给能力,在核心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支撑和带动能力,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方向。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全球创新和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出中国贡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成就梦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执笔人:叶本乾,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