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孙存良
2020-12-28 08:30:57  来源: 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价值理念、具有的领导能力、掌握的科学方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

  一般来说,政党的价值追求决定政党的努力方向和政策行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这些价值追求决定了我们党必然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必然要求。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是由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决定的。为人民谋幸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崇高价值。社会公平正义,就意味着人民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有教育、医疗、就业等权利,为人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

(二)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是一场硬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强大的组织执行力、社会动员力和统筹协调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力量支撑。

  强大的组织执行力。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的政策要求,才能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的组织从中央覆盖到基层,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增强责任,强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层层抓落实,以强大的贯彻执行力保障了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只有动员广大人民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因而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能够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强大的统筹协调力。脱贫攻坚,需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有强大的统筹协调力。在脱贫攻坚中,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动员东部地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我们党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运用科学思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的基本要求,是针对不同问题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搞“大水漫灌”不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真正用在扶贫地区。”我国实施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以及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工程,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作出具体解答,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重要体现。

  把握好内外因辩证关系,坚持外力帮扶和激发内力相结合。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也需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外力和内力共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对贫困地区来说,外力帮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我国在坚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信心,树立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而且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让贫困地区群众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从而拔掉“穷根”,堵死“返贫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严从实抓好脱贫攻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严从实,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做无用功,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符合我国实际发展阶段的,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拔高标准。扶贫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最忌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党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决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