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处研读全会精神-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从“新”处研读全会精神

李林宝
2020-12-01 11:22:45  来源: 人民日报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新”是一个高频字。一个个“新”字,体现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毅前行、开拓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新征程、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新提升……《建议》中的众多“新”字,描绘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在这次全会精神中,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需要重点理解把握。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万美元,我国发展站到新的起点上,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是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对此应辩证认识、主动作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已写入我国宪法,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十四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新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这为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建功新征程

    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工作中去,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不懈奋斗,继续建功新征程。

  •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 践行劳模精神 把工作干到极致

    11月24日,5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召开。看着电视里熟悉的画面,回想5年前自己接受表彰时的情形,仍然非常激动。

  • 以劳模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