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第十七专题-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第十七专题

学而时习工作室
2020-11-05 13:24:11  来源: 求是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来,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今天,笔记君与您一起学习该书第十七专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共包含9篇重要著作,分别是:

  《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12月1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主旨讲话的一部分。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2018年6月10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金砖国家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2018年7月25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讲话的一部分。

  《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2018年9月3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主旨讲话的一部分。

  《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经济治理思路》(2018年11月17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主旨演讲的一部分。

  《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2019年3月26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讲话的一部分。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2019年4月23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会见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讲话要点。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2019年5月15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2019年6月28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发言的一部分。

  二

  在《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进行了深入阐发,向世界政党发出了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美好倡议。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书记向各国政党提出五个“我们应该”的共同倡议:

  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

  我们应该深入体察民情,把民众需求转化为政党的理念、宗旨、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

  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

  我们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集思广益,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思路、升华思想、获取动力。

  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中国共产党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做到三个“一如既往”:

  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总书记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主动参与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

  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支持各国人民加强人文往来和民间友好。

  三

  在《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总书记用四句话进行了精辟阐述:

  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尽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但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

  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二是如何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破解时代难题?总书记用五个“观”做出阐述:

  我们要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

  我们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

  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如何推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总书记提出五点建议:

  凝聚团结互信的强大力量。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

1 2 3 共3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