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为什么那样红-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战旗为什么那样红

——怎么看军人在战争中得来的荣誉最可贵

2020-08-28 10:01:47  来源: 解放军报

  战旗猎猎,荣光闪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由五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百面荣誉战旗组成的战旗方队整齐列阵、气势恢宏。这是战旗方队首次出现在国庆阅兵中,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战旗迎风飘扬,展示了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承载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崇高荣誉,激励全军官兵传承红色基因,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一往无前、再立新功。

  为什么说一面战旗就是一部英雄史诗?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各部门的领导审定“八一”军旗的标准样旗。仰望军旗迎风招展,毛泽东感慨地说:“将来要在发布命令时写上,军旗表示自八一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大地,普照全国!”对于英雄的人民军队来说,一面面鲜红的军旗、战旗是荣誉的象征、胜利的标志。

  长征途中,面对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天险和敌人枪林弹雨的疯狂阻击,中央红军17勇士在营长孙继先的带领下,仅靠一条小木船,就英勇决绝地冲向对岸,用血肉之躯为红军北上开辟通道,把“听党指挥、勇往直前、敢打必胜、顾全大局”的“大渡河连”精神镌刻在了鲜红的战旗上。

  刘老庄,苏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庄子,因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一场血战而名垂青史。为粉碎日军的疯狂“扫荡”,执行掩护任务的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面对1000余人的敌人,全连82名壮士毫不畏惧,奋勇拼杀,激战至最后一息也不屈服,全部壮烈殉国,在鲜红的战旗上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光荣的临汾旅”,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荣誉部队,是全军最早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师旅级单位。1948年3月至5月的临汾战役,晋冀鲁豫军区8纵第23旅连续奋战72昼夜,采取坑道爆破的方法率先破城,为解放临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创造了我军城市攻坚作战的范例,形成了“猛、狠、拼、犟”的攻坚精神,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战斗力。徐向前元帅亲自将“光荣的临汾旅”奖旗授予该旅。

  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刘伯承元帅称赞“应给五分”的突破临津江战斗打响。临津江位于汉城以北75公里处,12月31日17时5分,担负突破任务的“钢铁连”勇士们冒着严寒,跳入尚未封冻齐腰深的水中,涉水过江,发起攻击。战士们在江水中浸泡过的棉衣棉裤,上岸后很快冻成了“冰甲”,他们一刻不停地向敌人盘踞的147高地发起冲锋,仅用45分钟攻克高地。连续的激战,使战士们忘记了寒冷,又连克守军炮兵阵地,于1951年元旦拂晓6时到达预定地点,取得了突击渡江的胜利。全连荣获“临津江突破英雄连”称号。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回顾我军历史,如史诗般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一个个功勋群体和个人,记录了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一路牺牲、一路凯歌的艰辛历程,凝结成战旗上的鲜红色彩。战旗在,精神就在,力量就在。新时代革命军人要接过英雄的战旗,赓续我军优良传统,敢于用鲜血乃至生命创造新的荣誉,让战旗永远高高飘扬。

  为什么要永远怀念英雄烈士?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样的颁授仪式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其中有这样几个细节格外引人关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国宾护卫队全程护送下,前往人民大会堂;车队到达后,肩枪礼兵向英雄行注目礼,青少年代表手持鲜花欢呼致意;在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致敬》乐曲声中,习主席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这些都是以国家最高规格致敬功勋、礼赞英雄,那些为共和国的创立、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英雄烈士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只有给予极大的荣誉和表示最高的敬意,才能树立尊崇英雄的导向,形成英雄辈出的局面。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受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影响,社会上出现歪曲、丑化、否定英雄烈士的现象。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则是无可救药的。一位90余岁的老兵曾说出肺腑之言,“我们不怕牺牲,就怕被遗忘”。当年的苏联,西方诽谤列宁是德国间谍,造谣女英雄卓娅是精神病人,诬蔑舍身堵枪眼的马特洛索夫是少年犯,但社会上集体失声,结果英雄和国家一起倒下。事实证明,解构英雄、恶搞英雄,最终消解的是民族的精神高地。英雄可以淡泊名利、深藏功名,但后人永远不能忘记英雄、国家永远不能忘记英雄。

  人民军队崇尚英雄、英雄辈出,无数英雄和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和国的基石。今天,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英模的画像悬挂在全军基层单位。他们是我军英雄模范的典型代表,是广大官兵成长成才、建功军营的最好榜样。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时刻以英雄为指引,从英雄身上汲取精神营养,砥砺前行、不懈奋斗,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成就告慰英雄烈士。

  为什么要强化“奖为战”的导向?

  宋彩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7年前,她作为首批中国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队员,远赴非洲大陆;7年后,她白衣作战袍、铠甲裹素衣,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驰援武汉。因表现突出,她收获了特殊的荣誉——火线荣立二等功、入选“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各级纷纷开展火线立功活动,立起“奖为战”的鲜明导向,极大激发了一线官兵共克时艰、夺取抗疫胜利的士气和斗志。

  战功是对军人的最高褒奖,更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有效手段。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发挥战功的激励作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广泛开展群众性立功运动。志愿军空军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战时飞行员立功标准:凡击落敌机一架者为二等功,击落敌机两架者为一等功,击落敌机三架者为特等功等规定。同时还明确:我机每击落一架敌机,即在座舱两旁机体上涂上一个实心金边红五星,击伤一架涂一个空心金边红五星。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指战员的战斗热情,空军第3师在68天里,击落击伤敌机63架。其中一级战斗英雄王海就击落敌机4架、击伤5架,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击落敌机6架、击伤2架,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毛泽东看到空军的作战报告后,亲笔批示:“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军人荣誉体系,制定出台《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勋章、奖章、纪念章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积极构建统一的军队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将军队战功列入党和国家最高荣誉体系,明确奖励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向战备训练、遂行重大任务和作战部队倾斜等,强化了“奖为战”的导向。这些举措必将进一步推动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激励广大官兵苦练杀敌本领,为荣誉慷慨赴战。

  为什么说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2020年3月8日,“播音员杜富国”正式上线, 杜富国圆了他的“播音梦”,人生开启新的篇章。杜富国扫雷负伤后,国家和军队用最好的条件给予救治,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杜富国身体恢复和各项康复训练情况较好,依靠智能手已经基本实现生活自理。不仅如此,党和国家还给予他极高褒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获全国自强模范,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他“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向他颁授奖章和证书。

  给英雄最好的保护、关心、爱护,是对英雄最好的崇敬,也是催生英雄辈出的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建立健全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从举行隆重仪式迎接烈士遗骸回国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这一系列举措正唤起全社会对英雄模范的关心和尊崇。2020年1月,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对荣誉激励、生活、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文化交通等8个方面的优待作出明确规定。这不仅温暖了几千万退役军人和军属的心,也让现役官兵更加心无旁骛地投身我军现代化建设。尊崇与报国同频共振。我们相信,随着军人生活保障和优待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全社会关心国防、崇敬英雄、尊崇军人的观念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官兵矢志强军、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使命感也会更加强烈。

  (执笔:龙心刚、杨纬立、桑英豪)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