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科技创新机遇 加紧培育未来产业-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科技

抢抓科技创新机遇 加紧培育未来产业

李春成
2020-06-01 08:54:48  来源: 天津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和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节点,必须进一步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引育新动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选择未来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代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未来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一、抢抓科技创新机遇、加紧培育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意义

  一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为生物科技、大健康、无接触等领域未来产业带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产业链重构,也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机会、更高要求。一些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与人民生命健康联系紧密的产业,如创新药、医疗设备、疫苗、诊断技术、安全防护等生物科技等持续受益;智慧城市、自动物流产业、电商、网红产业等无接触新兴科技产业,代表着智能社会、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将得到催化强化并长期受益。我市需要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加强新兴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的规划布局,在产业升级调整、产业链重构过程中抢占先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力争抢占制高点。

  二是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是战略必争的未来通用型技术与产业。

  历次产业变革历史表明,不论机械技术、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具有带头性、通用性特征,应用潜力巨大。《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加快超算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并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

  二、超前布局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我市有基础有优势、京津互补强强联合的未来产业细分领域

  梳理国内外智库研究成果,结合我市实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具有引领性的通用技术、关联技术及其未来产业,可考虑主要在以下细分行业选择:

  1.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包括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的通用目的技术、核心技术、带头技术,涉及最底层的人工智能根技术;人工智能核心共性技术;典型应用场景的技术等。

  2.新一代信息通讯与网络技术及产业。包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支撑性、基础性技术与产业,如5G/6G、VR/AR技术;物联网、车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雾计算、量子计算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人机融合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将极大提高人们学习知识、交流观点、传播思想的效率。

  3.数字化、网络化无线化、智能化的融合与应用技术及产业。包括促进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关键应用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机器人;人工智能、5G/6G、VR/AR等在远程医疗、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等方面新的应用;无人机、低空飞行等。

  4.全方位赋能产业创新升级、社会进步的“互联网+”“智能+”技术及产业。“互联网+”“智能+”“区块链+”已经或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时代音符,为产业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5.生物科技以及信息网络技术与健康融合的技术及产业。包括人类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康复增强、衰老预防等所需要的技术与产业,如合成生物、免疫细胞治疗、靶向药物、干细胞治疗、衰老机理、手术和康复训练机器人、健康实时监控、移动医疗、智能诊断等方面技术与产业。

  6.面向未来能源的新型能源技术及其产业。包括推进能源革命的基础设施技术及产业、氢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离子喷射技术及产业、飞行汽车、智能物流通道等基础设施、相关的先进材料、超材料等。

  三、抢抓科技创新机遇、培育未来产业的对策

  一是定期发布(每两年一次)细分行业与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按照资源基础、产业关联、区域协同、战略性、市场需求、就业带动等原则,建立未来技术与未来产业选择模型,并梳理形成可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选择、引导社会预期的细分行业及其产品清单。二是加强未来技术及产业选择与产业路线图编制。充分挖掘网络文本,应用大数据技术,结合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需要和天津实际,开展重点领域的技术预见,编制新兴根干产业发展路线图,跟踪国内外发展动态,广泛链接最新资源。三是围绕未来技术及产业方向,建设专业化科技创新智库。建议加强京津冀三地科协、科技创新智库领域的合作,对人工智能等以上领域开展长期、持续跟踪研究,为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技术与产业机遇与挑战,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推行四链联动招商,壮大未来技术及产业集群规模,形成地方化、根植性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围绕细分产业链现代化,强化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创新服务链四链联动联合招商,壮大产业集群、产业创新集群、产业金融集群、创新服务集群规模。五是推行“0到1”原创技术研发转化扶持制度。通过政府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政策扶持,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从0到1”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六是施行对口组织领导与分工负责制。未来产业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要真正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各行各业要大力谋划开放应用场景,为场景创新共同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提高中小企业参与率 让企业年金惠及更多职工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求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年金是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工作研究】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 【热点思考】关于工会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思考

    应站在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促进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

  • 【问题探讨】发挥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的“安全阀”作用

    员工申诉处理机制是解决劳动争议、有效预防劳动关系冲突的机制,被称为“安全阀”,起到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的作用。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用协商而不是企业单决的方式处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的劳动关系矛盾,这既是理性选择也是员工的意愿。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