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纪执法中树牢人民观-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法治

在执纪执法中树牢人民观

韩绍广
2020-07-02 09:40:38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从哲学、历史层面感悟党的人民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归于实践,不断循环往复。

  人民至上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有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对生命的态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最有说服力的标志。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它充分验证了不同性质的政党和社会制度的政治本质。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党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检验,同时也是最好的注脚。中国抗疫斗争的生动实践,让我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有了深切的感悟。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更要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工作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从严管党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依靠人民是党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最大底气。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中国革命胜利是党领导人民英勇牺牲换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党领导人民探索创造出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自视甚高,常常觉得群众落后愚钝,总是喜欢发号施令,或者越俎代庖、本末倒置。他们忘记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将一事无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依靠群众,为群众监督创造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在管党治党中的智慧和力量,使其与党的自我监督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造福人民是共产党员的毕生价值追求。“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艰苦奋斗、流血牺牲,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什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把造福人民贯穿到具体的工作中,回应好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期待,落实到解决人民群众真切关注关心的现实问题上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植根人民是树立新时代人民观的必由之路。人民观的牢固树立要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不断思考、实践、总结、升华。书本上的学习对于树立人民观固然必不可少,但若缺少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支撑,是不可能真正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观的。只有在基层一线吃过苦、出过力,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掌握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好事。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开展工作,多深入基层,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在执纪执法工作中培养树立新时代的人民观,既要见事实、见纪法,更要见政治、见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准,努力在履职奉献中实践、巩固、升华人民观。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