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法治

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

刘立根
2020-06-19 08:02:32  来源: 解放军报

内容提要

  民法典的颁布施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法治力量,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学习掌握和贯彻实施民法典,是军队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学习民法典,重在强化法治思维;遵守民法典,重在坚持领导带头;维护民法典,重在尊重法律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是我们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上走在全社会前列。

 编纂民法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国家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一个民族的不懈奋进。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实施。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我们党和国家曾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由于经济社会等条件尚不成熟,一直未能取得实际成果。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民主政治更加昌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科技实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民法典诞生的时代条件已经成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工作,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这部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其中的不少制度设计,不仅是我们国家,也是世界民事立法领域的首创,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法治文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法典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遵循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全面修纂,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颁布施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法治力量,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离不开民法调整规范。民法典全面规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明确土地经营权的具体内容,到删除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有助于用活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好地激发农村社会活力;从设立“特别法人”,到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助于确保经济稳定运行,更好地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从完善电子合同制度、细化网络侵权责任,到确定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有助于发展互联网商务,更好地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等。

  人民权益全面保护离不开民法立规明矩。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公民的人格权和财产权作出全方位的规范,最大限度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开创性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明确“隐私”的定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将对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保护提升到新高度。明确规定胎儿利益,修订禁止结婚的情形,强调尊重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对个人权利提供全面保护,体现了民事法律的价值归属。为基因胚胎科研活动划定范围,确立器官捐献基本规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离不开民法褒善贬恶。民法典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鲜明主线贯穿始终。比如,对老人、儿童的权利作了特殊安排,给予弱势群体更有力更全面的法治呵护;及时回应“扶不扶”“救不救”“追不追”等社会关切,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作出专门规定,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旗帜鲜明地传递出褒扬善人善举的信号;弘扬家庭美德,设立离婚冷静期,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范围,倡导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和谐婚姻关系,等等。

 学习掌握和贯彻实施民法典,是军队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开启新时代法治军队建设新征程,努力实现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首要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学习掌握和贯彻实施民法典,是军队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将学习民法典与强化法治精神结合起来。民法典贯穿了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学习宣传民法典的过程,就是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实践中,有的单位抓法治教育存在重刑法、轻民法的倾向。在一些同志心里,说到违法,首先想到的是违反刑法。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不能仅仅依靠“警示”“威慑”和体现在“遵纪”“守法”上,更重要的是形成“生活处处有法”“凡事皆需讲法”的意识和自觉,而这方面体现最充分的恰恰是民法。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就是要通过法治精神的贯注,引导官兵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学习民法典与保障官兵权利结合起来。提高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必须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尊重官兵民主权利,维护官兵正当权益,激发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兴军的巨大热情和活力。新的时代条件下,依法治军必须切实掌握官兵思想心理特点,尊重官兵合法合理诉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在教育管理中不善于处理“从严”与“依法”的关系,对官兵个人合法权利的保障重视不够全面。学习民法典,就是要充分认清部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管理有特别要求,但从严必须依法,官兵的人格尊严、个人隐私、通信自由等基本权利,应当依法受到尊重和保护。

  将学习民法典与化解矛盾问题结合起来。涉法矛盾纠纷是困扰部队建设的现实难题。有的单位和个人法律意识不强,对外经济交往中不注意防范风险,因而吃了“哑巴亏”;有的遇到涉法问题、权利受到侵犯,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解决,等等。这些问题牵扯了部队很大精力,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民法典正是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的利器。学习民法典,就是要增强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责任

  全面修典,不止于立法,更在于法之必行。实施民法典是一项贯穿于军队法治建设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每名官兵都是这项工程的建设者、参与者,应自觉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

  学习民法典,重在强化法治思维。民法典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法律,虽然不能做到对每个条文都精通,但要通过学习充分认清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了解掌握履行职责、行使权利的范围和界限,充分尊重和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民事权利。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特别是那些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的重点亮点,应成为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自觉。

  遵守民法典,重在坚持领导带头。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关键少数”,在遵守民法典上要率先垂范。在作决策、抓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依法行事,保持公道正派,创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的法治环境。要自觉把民法典作为重要依据,及时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切实保障官兵隐私权、休息权、健康权、财产权等合法权利,让民法典彰显的“为民情怀”,落地为官兵能切身感受到的“为兵情怀”。

  维护民法典,重在尊重法律权威。要支持军地司法机关依法开展民事司法工作,严格履行法定义务,自觉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对司法机关执法办案活动给予积极配合,对官兵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给予理解支持,为官兵及其亲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帮助。对司法机关依法提出的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给予充分尊重,及时改进工作。激励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以实际行动推动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贯彻落实。

  (作者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国家一级大法官)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