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认识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财经

深化认识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0-03-26 11:15:22  来源: 经济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经过艰苦努力,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国范围内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加快建立,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电力用量攀升、交通运输回暖、产能持续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因此,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越要对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有深刻的认识。

  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导组积极开展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各地调派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全国统一调度。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对各项工作的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化危为机的能力。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其中关键的一个经验,就是我们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现实地看,很多传统行业受到疫情冲击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不少企业在建项目受影响,复工复产困难,订单交付难度加大,经营成本负担加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也要看到,此次疫情也“倒逼”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呈现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契机。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在线教育、在线审批、网上招聘、云端签约、“屏对屏”开会等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新消费的角度来看,依赖“指尖消费”的“宅经济”方兴未艾,生鲜配送企业的业务量在不断增加,活跃的线上消费成为备受关注的方向;从新投资的角度来看,传统投资通常关注“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更多的投资则可能向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这些都会不断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完善和强化“六稳”的务实举措。确保“六稳”,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当前,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必须紧扣“六稳”要求,采取务实举措。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确保疫情防控一线医疗物资的供应,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城乡居民用能需求。同时,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抓好在建项目复工和新项目开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特别是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并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切实落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们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还要看到,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围绕补短板展开的相关工作,本身就是确保“六稳”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是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的有力举措。

  这种巨大的韧性和潜力,源于我国丰富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其节奏和力度旨在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了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还在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总而言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丰富、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亦注重加强统筹、协调配合,能不断夯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亦将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更充分地展现出来。

  (执笔:高惺惟)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居家办公薪酬怎么算需要依法说话

    在这场疫情前,劳资双方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 以积极人力资源管理引导员工复工复岗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复工复产,企业面临着招工、稳岗、订单、原材料供给、资金保障、产业链衔接等一系列工作。员工在疫情期间受到的情绪累积、生活压力以及交通受阻等问题均会给复工复岗带来影响。

  • 【专家访谈】疫情下,集体协商应增强灵活性注重实效性

    集体协商是企业与职工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疫情下,应加强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注重解决劳动者的实际问题,在操作上更加灵活,对程序可以尽量化繁为简。同时,做好未建会企业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行业集体协商覆盖新业态劳动者。

  • 【前沿观察】劳“疫”结合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学校应着力建设家校双方互动平台,将劳动教育武装为育人“利器”,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永不褪色的旗帜,成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口号。亲子携手,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