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下形成历史性交汇,为知识产权战略向纵深推进带来了难得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更需要推动知识产权战略重心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多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事业迎来空前发展,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以超过2万件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世界第三;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1053.6万件,注册717.5万件,有效注册609万件,均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创新力指数显著提升,企业创新取得长足进步。
但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知识产权强国,主要看知识产权的质量,特别是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情况,即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化率,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益等。知识产权总体运用水平不高,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创性专利成果,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存在短板,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重心应尽快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获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不是最终目的,要让知识产权转化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化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实现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激发财富创造,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要做到保护和应用并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明确科技成果归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2年调查显示,有不少高校的很多专利未被实施利用,成为“沉睡”的专利。科技成果权属及收益分配模糊不清,没有真正建立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机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明确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技术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充分的职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引导激励科研人员面向发展需求与生产实践,研发、转化科技成果;改革科研考评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科研考核指标;大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转化,通过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运用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常面临由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而导致的信贷融资困难,面临由于资本市场的高准入门槛使直接融资无望而导致的资金困局。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投融资不啻为一条融资新渠道。从长远来看,知识产权投融资商业化、常态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联合搭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估及流转的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各类担保机构开展多种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呈现出趋同化与一体化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成为一种明显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有超前眼光;既要遵循国际公约规定,也要保障本国利益。在这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知识产权协定倡行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尚未确立。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修改工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行为。(作者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