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捕捉机遇创造机遇本领-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时政

提高捕捉机遇创造机遇本领

肖伟光 薛思雅
2020-04-20 10:23:28  来源: 学习时报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困难和挑战。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我们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提高捕捉机遇创造机遇本领,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是提高捕捉机遇创造机遇本领的前提。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有安则有危,有治则有乱。当安定因素大于危险因素时,事物就呈现稳定状态;当治理因素大于混乱因素时,事物就呈现有序状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否定性因素的自觉;知危图安、化危为机,则是积极转化否定性因素的努力。居安不能思危,就谈不上知危图安;知危不能化危,常怀忧患就失去意义。知危图安、化危为机,而机中又有危,社会就是在危与机的转化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能进退有据、从容淡定。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胸中有大局,肩上才有担当,脚下才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同一时空坐标系下的两大趋势相互激荡、相互生发,让机遇与挑战并存成为常态。具体到中国经济上,我们始终要牢记一个大判断: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事不避难,知难不难。疫情加大了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难度,也锻炼了我们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判断能力、驾驭能力,增强了全国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勇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一时的危机与困难,只会激发出更加强劲的创新动力,让创新步伐迈得更稳健更矫捷。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应对形势变化的适应能力,能够根据时与势的不同而灵活调整政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进程中,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到农民工进城务工,再到今天的创新创业浪潮,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可以说都是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束缚、顺应时代大势、适时推动变革的产物。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这样一种因时为法、随事而制的变革能力,让中国能够始终踏准时代节拍、跟上时代变化、引领时代变革。
疫情期间,与线下业态百业待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线上娱乐、生鲜电商等“宅经济”逆势上扬。买卖“无接触”、营销“个性化”,电子商务交出亮眼成绩单,有效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网上问诊”“线上教学”“家中打卡”等互联网拓展应用迅速成为了近期热词,非接触式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疫情之下,化危为机、创新突围,这是中国制造“硬核”发展的指向,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国家政策予以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主动革新技术,这是增强经济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不竭动力。
困难不期而至,未来任重道远。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是阵痛,在这阵痛中,我们要保持求变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知难而进、敢为人先,顽强拼搏、只争朝夕,紧抓稍纵即逝的机遇,用行动驱散眼前的阴霾,以勇气穿过急流险滩的考验,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