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质朴的言语表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希望和要求。道理很简单,领导者自身过硬,民众才会服气。领导者的这种“硬气”从何而来?近日《河北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生动详细地描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三年多的奋斗故事,从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作为领导者所必需的那种“硬气”究竟从何而来。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没有好好干一番事业的志向,或者只唯书,只唯上,领导者让民众服气的“硬气”就难以展现出来。习近平到正定,打消当地人们的“镀金”猜疑和顾虑,首先靠的就是敢担当、敢负责的干事创业精神。正定历史上是粮食大县,也是有名的高产穷县,每年上缴征购粮都在7100万斤以上。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主动请缨,与吕玉兰一道跑省进京,反映粮食高征购导致正定人民负担过重问题,为调整和改变全县农业结构减轻了压力。同时,习近平力主启动该县里双店公社“大包干”试点,用事实说话,解除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各种顾虑。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担任县委书记不久,习近平明确提出,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过硬的能力本领。办实事,办成事,要有责任担当,也要有过硬的能力和本领。习近平在正定期间,显示出过人的战略预见能力和本领。如他带领全县人民率先改变“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观念,大力倡导发展商品经济,在农村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出和实施了利用近邻城市的优势,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又如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搞成项目可按比例分成;用人不问出身,只要有技术专长一律接收;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等等。再如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争取上级支持修复隆兴寺等古建筑,多方筹资修建电视剧《红楼梦》外景地荣国府等等,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艰苦磨练。温室里长不出栋梁。1982年春,习近平主动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和舒适工作,选择到正定任县委副书记。开始,人们对他有着各种猜测,也有些人说什么高干子弟,无非是下来镀镀金、做做样子,用不了半年,吃不下这份苦就会卷铺盖走人。然而,习近平扎下根来,踏实工作,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做派,他住进平房办公室,两个板凳搭起一个床板,旁边支一个灶,自己用煤烧点开水。开会晚点,几个馒头、一块卤豆腐就不错了。到下面调研,骑自行车,遇到河滩地,还得扛着车子走。这些令常人难以理解。习近平2000年接受《中华儿女》专访时回答了这个疑问:因为基层离群众近,最能磨练人。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身正。先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要保持身正,大的原则和底线当然要时刻警醒,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也要警惕,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堤防崩溃常常是由不起眼的蚁穴导致的。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严于律己,3年多时间里,他睡在办公室,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碰到习近平下乡,就把自家种的红薯、花生、苹果拿来让他带回去,但他总是委婉地拒绝,从不接受这再也简单不过的赠送。1985年5月,习近平即将离开工作和生活了3年多的正定,想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吃顿话别饭,就给了办公室一位同志100块钱,托他在家里招待大家。习近平不仅管住自己的嘴,还管住别人的嘴。在他的倡议下,上级来人都是用正定的传统饭菜招待。正定县委还出台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要求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
领导者的“硬气”来自谦逊朴实的高尚品格。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不仅靠过人的胆识、务实的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打动了干部群众,还以坦诚朴实、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给当地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但对老同志却格外照顾。他把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离开正定后,习近平一如既往地关心正定的老干部、老同事、老朋友和人民群众,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正定的发展。后来习近平自己总结指出,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
当前,我们正在为推动河北绿色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既定目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奋斗足迹中,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汲取力量和营养,使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人格魅力硬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