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抓住历史机遇,对福建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访谈

“习近平同志抓住历史机遇,对福建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邱然 陈思 黄珊
2020-06-15 09:20:53  来源: 学习时报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注重基层调研,关心群众生活,这也是他工作的一大特点。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陈明义:习近平同志经常到一线、到农村调研,为地区治理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殚精竭虑。他调研有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他到老百姓家里,首先关心的一定是他们的生活、吃住情况。有时掀开锅盖,看看老百姓吃得怎么样;有时摸摸被褥,看看是否柔软舒适。他就是从这些细微之处体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养几只鸡,养几头猪,孩子入学怎么样,收入如何。无论在哪个领导岗位上,他都非常关心群众生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基层群众手中,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比如,他到宁德沿海调研,发现很多渔民在陆地上没有房子,平时就生活在船上,条件非常艰苦。福建是台风多发地区,遇到台风的时候,这些渔民要赶快把渔网拉上岸,把渔船驶到避风港里面,绑在一起抵御台风,渔民还要赶快撤离到岸上。这样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很危险。习近平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积极协调各部门,帮助渔民搬家上岸,规划土地给他们盖房子,并协调政府给他们提供建房补助。这项工作,过程繁琐,牵涉问题很多,但习近平同志还是自始至终关注、督促、协调,把这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后来,渔民们终于在陆地上安了家,这样他们就可以世世代代生活在陆地上,渔船只作为打鱼的工具使用,他们还可以在岸上从事其他工作,而且子女上学、工作也有了着落。后来,习近平同志到福州市主持工作期间,也为相似处境的“?民”解决了上岸定居问题。

  习近平同志对基层调研的重视,源自他对基层的深厚感情和牵挂。他在宁德工作两年,跑了100多个乡镇,有的地方还跑了多次。比如,他曾两次去下党乡调研,还帮助那里建造了一座电站。他调任福州时,整个宁德地区只剩下一个乡没有来得及去。临行之前,他放心不下,专门交代继任地委书记陈增光同志代表他去这个乡走一走。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任省委副书记期间,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和脱贫工作,并积极探索和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请您具体讲讲这方面的情况。

  陈明义:习近平同志任省委副书记期间,主管全省的农业农村工作。他特别重视“科教兴农”工作,经常去省里的农科院、农业大学、农办、农业厅了解情况,更多是深入农村调研,他几乎跑遍了全省的农村地区。

  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当中,特别注意探索提炼推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比如,他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即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的工作进行了专题指导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明确提出农村在农业经济发展上要依靠科技的思想,并从这个思想出发指导工作实践。

  习近平同志注意到,从机关中选派的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相对于农村村级基层组织的干部,属于素质比较高的干部群体,他们带着责任和感情全身心投入农村工作,并注意发挥合力,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在习近平同志关心指导下,南平先做了一个探索,打造了一个样板,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习近平同志逐渐把这一制度推广到全省。福建省通过科技下乡、成果下乡、人才下乡,带动推进了一整套机制的形成,也让农村生产形成了市场化机制,把科技人员、科学技术、科技成果等要素自然地转化到农村的产业改造、提质增效和产品拓展销路、提高品质以及提高农民的素质等长期目标上。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同志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发端于南平成熟于福建的一个非常好的农村工作机制。这项制度以科技人员和农民为主体,以发展利益共同体为核心,注重发挥人的潜力和积极性,通过市场机制重组现代生产要素,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多重优势资源在农村的高效配置和有效供给,从而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

  后来,科技部也注意到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良好效果,开始往全国各省市推广。到了2002年,习近平同志对这一问题从最早的思考,到观察这个机制如何形成、如何推动的过程,包括下一步工作思路的延伸,进行了系统地专题研究和理论总结,撰写了一篇文章《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发表在《求是》杂志上,获得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文章指出:干部下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将农业科技转化成先进生产力;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培养、锻炼了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了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优化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我可以举两个具体例子说明这项制度形成的长效。一个是比较老的例子。福建有一个科技特派员,当年四五十岁,现在六七十岁了,他对种植葡萄很有研究,在科学种植方面的技术非常全面。而当时的闽北,几乎没有种植葡萄的历史和文化,属于基本空白的状态。这位科技特派员一开始在南平的建阳开展工作,先跟一些农户合作,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葡萄种起来以后,农民增收了,这位科技特派员就带着其他人一起种葡萄。结果,20年过去,南平的建阳形成了葡萄产业,也形成了种植葡萄的文化,很多福建人都知道建阳的葡萄很好吃,逐渐有了口碑,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而这位科技特派员在那里工作、奉献,除了他岗位工资以外,始终没有什么其他报酬,他就是以一种情怀和奉献精神在工作。老百姓很敬重他,他后来也凭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评上了教授级农艺师。

  还有一个最近的例子。省农科院的一个女科研人员,专业研究中草药的种植,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她在福建光泽做科技特派员,跟相关企业沟通把这些技术成果带过去,一心扑在研究上面,终于取得成功,把华重楼这种中草药打响了品牌,与企业形成了很好的合作共赢机制。

  习近平同志当年就明确提出,我们要有好的机制,让下乡的科技人员能够名利双收。这个观点非常实在,也非常科学。让科技人员与农民和企业互动,互利共赢,这样对整个农村经济才会有更大促进作用。

  多年以来,福建一直沿着习近平同志当年的思路在继续发展,因为我们重视广大农村的科技和教育,全省的发展始终比较均衡。沿海各省当中,福建各地区的贫富差距是最小的。比如,闽北某些城市,自然环境以农为主,与沿海城市相比,发展的自然禀赋、吸引资金能力、文化底蕴都有不同,但闽北这样人均GDP 最低的城市也能达到6万多元,福建人均GDP 最高的城市是大约13万元,相差1倍左右。福建各地区之间的发展相对比较均衡,这与制度的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担任省长期间,在治理长汀水土流失、闽宁对口帮扶、双拥工作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这些方面的情况。

  陈明义:习近平同志担任省长期间,对建设生态省有深入思考,并且下大力气去抓。长汀因为土质和生态问题,历史上又长期保护不力,到20世纪末期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先后几次到长汀进行调研,在研究种植树种、制定整体治理方案,以及协调各部门分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不辞辛苦,协调省里的支持,协调农业科研院所进行相关研究,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投入,终于使长汀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现在,长汀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改善,昔日的一座座荒山,如今成了绿水青山。这是习近平同志为福建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关于闽宁经济合作,这是中央的部署。习近平同志一直非常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开展这项工作。福建地处沿海,经济发展和自然禀赋都有一定优势;宁夏地处内地,发展相对比较慢一些。福建为了促进闽宁经济合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分管这项工作,抓具体工作内容。他多次带队去宁夏,专门到贫困地区去调研,协调福建省的支持项目、支持资金,以及福建各地市如何对口支持宁夏的困难地区。此外,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工作,比如安排一些宁夏贫困家庭的群众到福建务工;请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带队来考察调研,参考福建的一些发展经验;联络一些重点项目、优势互补的项目进行帮扶协作;选派优秀干部、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赴宁夏挂职;协调相当规模的资金、项目、技术、成果、产业带到宁夏去,等等。习近平同志把这些具体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直到今天,福建和宁夏之间的对口关系还保持着、还在不断发展。当然,现在宁夏发展得已经很不错了,有些当年的对口关系根据今天的实际情况中止了,但相应的有更多的经济合作关系又发展起来了。

  习近平同志在每个领导岗位上都非常重视双拥工作。可以说,只要是他主政的地方,军队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经常走访部队,到军营去、到基地去、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和海岛哨所上去,对官兵问寒问暖、悉心关照,并且与部队领导同志充分交流,努力帮助部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比如,开展慰问活动,每年给部队办各种实事,帮助安置部队的转业军人和随军家属,习近平同志都做得非常到位,让部队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专心于国防建设和日常训练工作。习近平同志主持省政府工作期间,福建的双拥工作在全国都是非常突出的。直到今天,福建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所有的设区市都是双拥模范城。福建的驻军对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感情也非常深,在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军队总是挺身而出,主动请战,为人民群众雪中送炭。所以,福建人民和部队指战员之间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

1 2 3 共3页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