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为“三农”赋能-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访谈

推进乡村振兴,为“三农”赋能

本报记者 周静文
2018-07-24 15:28:05  来源: 新华日报

  图为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徐志明、省农委副主任蔡恒、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周静文(从左到右)。

嘉宾:省农委副主任蔡恒,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徐志明,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

  主持人: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记者周静文

 突破思维定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推进乡村振兴,在思维习惯、工作方法上应该注意什么、坚持什么,破什么、立什么?

  蔡恒:首先要有思想,这就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引。其次,要突破思维定式,突破路径依赖,突破比较优势陷阱,推进实践和创新。我们农业农村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我们好好梳理限制高质量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既要考虑农民的增收,还要考虑城市居民对乡村的向往。此外,在工作方法上,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政策创新上下功夫,加快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徐志明:我想解放思想很重要一点,就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很多创举实际上来自群众首创,比如联产承包责任制、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现在农村出现的许多新业态,都是群众的创举。这都要求各级干部和理论工作者要多下基层去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孟国栋:在农村、在基层,解放思想最大的体现,就是怎样服务好群众。我们村里现在提出“一强三带”工作法,加强战斗堡垒建设,带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扭转那种管理者的定位,重塑人民服务员的角色。我们每年都评选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引导、约束、示范效果明显。

  围绕农业、农民、农村做文章

  主持人:江苏的农业农村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推进乡村振兴江苏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挑战?怎样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蔡恒: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还是要紧紧围绕农业、农民、农村做好文章。从农业的角度来讲,最核心的是要提高它的竞争力。从农村的角度来讲,要通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最美的、最靓的颜值。从农民的角度来讲,要让亿万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江苏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我们的经济总量比较大,粮食、蔬菜、家禽、水产生产都在全国前列;二是江苏的经济基础实力也支撑着江苏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三是江苏城乡差距在全国是最小的省份之一;四是农村改革也走在前列;五是农村的民生持续改善。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和基础。但是,当前也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比较大、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城乡融合还面临不少障碍等难题亟待突破。下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其次,推动农业生态方面的高质量,把农业作为生态产业来做。同时,推进农产品供给的高质量,要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有味,吃得放心。

  徐志明:我们实现乡村振兴有很多优势,江苏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比如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是67%,城乡收入比是2.28:1。作为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江苏农村工业发展很快,也走在全国前列。再如,村均集体收入达到170万元,像苏州达到800多万元,可以为村里做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孟国栋:农民对种田这一块,说白了积极性并不高,因为效益不是那么高,农产品比较单一。我们现在采取土地流转的办法,土地流转到有积极性的大户手中,由他们来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

靠改革注入新动能

  主持人: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江苏有没有好的抓手?怎样为乡村振兴赋予新的动能?比如说,马庄精神能不能转换成一种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蔡恒: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习总书记最近作出批示,要求全党上下共同行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包括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工程、农民收入的新增万元工程、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提升等。这十项重点工程里面,其中产业方面有8个,包括农业8个千亿元产业工程、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7年增加1万元、培育500个左右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保护1000个左右的省级传统村落和建筑组群、建成1万个左右的美丽宜居村庄等。

  乡村振兴要注入新动能,一是配置好要素,比如干部配备、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的投入等。二是农村改革,特别是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乃至放管服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三是人才振兴,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相辅相成,新乡村不止是乡下人的乡村,也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四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徐志明:乡村振兴要有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很重要,比如农村的“三改”,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这种改革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乡村振兴最终落脚点是怎样把农村搞好。不同的村由于资源禀赋条件不同,所走的道路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上个月到句容去看的西凤村,它发展草坪产业。沭阳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做得很好。草坪每亩收入在5000元,是普通种水稻收入的8到10倍,而苗木更高。再有,有的地方发展观光休闲,有的地方把电商作为特色产业。包括马庄,以文明来带动经济建设,带动发展,这也是一种类型。

  孟国栋:1980年代末我们就提出了文化兴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乡村文明的促进作用,甚至一些周边企业,只要是马庄人就优先录用。马庄没有什么旅游资源,我们靠的是农民乐团、民俗文化表演、各类节庆活动,把它们变成一种旅游资源,精神变物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种新的动力。

 要解决好苏北宜居问题

  主持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苏北一些村庄出现空心的情况,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加以解决?

  蔡恒:乡村振兴要把产业的文章做好,更要做好宜居的文章。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部分农村也有凋敝的现象,不少村庄有相当一部分人离开了。解决苏北的宜居问题,现在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这就需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来解决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的难题。

  徐志明:苏北很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的房子,很分散,土地利用率也比较低,供水供电道路等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在原地盖房子的话,效率比较低,公共服务还是跟不上。那么,建设新兴社区来解决居住问题,这样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但是,首先要解决好资金支持问题。乡村振兴很多事要用钱,除了财政投入以外,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通过地来解决。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少不了企业工会的参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顶层设计,需要企业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知、共同接收、共同遵守。管理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者

  • 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 招聘与录用管理流程再造(之十二)

    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在劳动法框架下,用人单位将面临以下法律风险:补签劳动合同,并有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

  • 未为员工缴社保,要支付经济补偿吗?

    劳动关系实践中,很多单位不仅欠薪而且还违背承诺在员工转正后始终不为其缴纳社保。那么这样没有缴纳社保的单位,要为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同时

访谈

文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