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

中共广东省委
2020-06-17 08:36:35  来源: 《求是》2020年第12期

  卢永根,我国著名水稻遗传学家,生前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他从小接受港英教育,却始终捧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入党70年永葆初心、矢志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第一线勤奋耕耘,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科研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生活极度节俭,却捐出毕生积蓄奖教奖学,被誉为“布衣院士”。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因病逝世。2019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授予他“最美奋斗者”称号。201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一生坚守中国心的“香港仔”

  卢永根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卢国棉是一家英国律师行的高级员工。他从小在香港生活学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香港仔”。1941年,在他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卢国棉将几个儿女送回老家广州花都乡下避难。当时的广州也早已是沦陷区。在花都,卢永根经历了东躲西藏、衣食匮乏的逃难生活,目睹了日军的凶残暴行,切身体会到沦为亡国奴的苦楚,他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乡下待了将近两年之后,卢永根返回香港。日军宣布投降,国民党军队进驻香港。然而,“国军”在香港的种种行为,让年轻的卢永根日益失望。

  初中时期,卢永根选择了中文学校——岭英中学。在岭英中学,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信仰追求的人——语文老师、共产党员萧野。在萧野的影响下,卢永根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经常参加爱国游行,逐渐看清了港英政府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

  在萧野的介绍下,卢永根进入香港培侨中学读高中。培侨中学的三年时光,是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里,他从一个普通的青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他开始投身各种进步活动,成为一名活跃的进步学生。1947年12月,卢永根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同志会”,并以“平原”为代号开展地下活动。1949年8月9日,他在香港正式加入中共地下党。那一天,是卢永根终生难忘的日子,“一个很小的房间,墙壁上挂着党旗,我面向北方,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卢永根将8月9日当成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他的夫人都会为他煮上一碗长寿面。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卢永根入党70年永葆初心、矢志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第一线默默耕耘,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科研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图为卢永根正在做实验。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新中国成立前夕,根据党组织安排,卢永根考回广州岭南大学就读,除了专注于学业,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组织地下学联,迎接广州解放。后来为了更好地兼顾学业和革命工作,他从岭南大学的医学院转入农学院,开始接触到农学。1952年11月,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农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的一部分合并为华南农学院,卢永根也随之成为华南农学院大四的学生。1953年8月,卢永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成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华南农学院第一任院长丁颖教授的重要助手。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曾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他前往探望在美居住病重的母亲,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被他坚决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卢永根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1984年,他在给华南农业大学全体学生作的一场题为《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报告中,深情地说:“我为什么摒弃比较安逸的生活,放弃个人的名利回来内地?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回内地30多年来,有过一帆风顺的日子,也有过身处逆境的时刻。但我坚信,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祖国。”

1 2 共2页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针对不确定性所作的反应。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