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生:潜心黄卷 志在传道-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学者

李修生:潜心黄卷 志在传道

施贤明
2020-01-13 07:56:13  来源: 光明日报

李修生(左)与启功先生(中)、郭预衡先生在一起。

   学人小传

   李修生,1933年生,山东德平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50年考入辅仁大学中文系,1954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1957年研究生毕业。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及古籍研究所所长、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文学遗产》编委,现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元代文学学会(筹)会长,是国内元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参与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该书获国家教委特等奖)的撰写工作,编著《中国文学史纲》(宋辽金元卷)(明清卷)、《元杂剧史》等,主编《全元文》(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获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元史全译》、《中华大典·戏曲文艺典》等,合作主编《四书五经辞典》、《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中国分体文学史》、《辽金元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系列之一,该丛书获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文史英华》(获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李修生先生是我国元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先生接触元代文学,可以从1954年读元明清文学方向研究生时算起,至今已60余年。一甲子的岁月倏忽而逝,甘坐冷板凳的他潜心黄卷,在学林谱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戏曲研究

  李修生先生对戏曲的兴趣是在幼年时就培养起来的。那时,他家住北京南城南横街,距天桥不太远,常常寻个机会便去看杂技、曲艺、戏曲演出,有时也随长辈到当时著名的剧场,如尚小云“荣春社”中和剧场、李万春“鸣春社”庆乐剧场以及三庆、广和、广德等处观看名角的戏。先生在《元杂剧史》后记中回忆:“鸣春社的连台本戏,尚小云扮的王昭君,荀慧生扮的红娘,金少山洪钟般的嗓音,筱翠花的踩跷,以及震耳的锣鼓,都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

  后来,李先生屡次与戏曲结缘,他的戏曲研究生涯,大约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学生时代。1950年,李先生考入辅仁大学中文系。大一时,马少波、阿甲、黄芝岗三位老师合开一门戏曲课,马先生讲戏曲理论与戏曲改革,阿甲先生讲戏曲导演,黄先生讲中国戏曲史。马先生当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时任院长是梅兰芳先生),教学之余,他组织学生观看了十几场京剧演出,掀起了一股“京剧热”,也再度激发了李先生的兴趣。后来,李先生与李长之老师商议,以“明代杂剧研究”作为自己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题目,只是因为当时的政治运动而没有完成。

  1960年,刚刚晋升讲师的李先生参加了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会议。次年,即参加游国恩、王季思、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等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这是他戏曲研究生涯的第二阶段。近三年里,李先生主要承担戏曲和元明清诗文部分初稿的撰稿任务,并参与集体讨论。因为王季思先生负责元明清戏曲、季镇淮先生负责元明清诗文,李先生时常谦虚地说,这等于是跟着两位先生读第二次研究生。也正是在此时,他明确了以古典戏曲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可惜的是,教材出版不久,由于各种原因,研究计划中断了,而且一停便是十几年。

  1978年,教育部决定继续使用这部教材,随即启动修订工作,李先生再度共襄盛事,主要负责元明部分。这是他第三次与戏曲研究结缘,而且在此时将自己治学的方向聚焦到元代戏曲。直至198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调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先生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编纂《全元文》上。

  在中国古代戏曲研究领域,李先生始终倡导治学路径的多元化,他非常关切戏曲文献与文学批评,时常思考戏曲文学的演进与分期、地方戏曲文化、戏曲风格流派等诸多问题,也致力于发掘和整理戏曲文献资料。

  李先生继承和发扬先校长陈垣先生?集文献“竭泽而渔”的功夫,耗时八年,和友人吴书荫、张燕谨、张云生、黄克等全面搜罗古典戏曲存本,编著《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揭示诸剧剧名、作者、故事来源、剧情、前人评论、舞台影响及主要版本。这部目录书辑录的剧目比《曲海总目提要》及《补编》多出一倍以上,是传世古典戏曲剧本的全面综览,可谓戏曲研究的入学门径,嘉惠学林。

  不仅如此,李先生还主编《文史英华·戏曲卷》《元曲大辞典》等,前者是传世古本戏曲精彩选段的汇编,后者则是以元曲为汇集与诠释对象的专科辞书,正编收2500余词条,包罗作家作品、艺人、曲谱、文献文物等。

  2017年年底,李先生和李真瑜、张大新教授合作编纂的《中华大典·戏曲文艺分典》出版,这部大型文献力求把中国古代的戏曲材料收全,包括理论部、词曲部、演习部等,戏曲文物、晚清京剧和地方戏等资料也有收录,可谓从戏曲理论、创作到搬演,无所不包。

  文献资料是研究戏曲这门表演艺术的始点,诸书阐、绎兼备,检、读俱佳,共同构筑起元曲乃至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最坚实的文献基础。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