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工运

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李长安 刘娜
2019-12-03 07:27:56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要进一步推动“双创”活动向纵深发展,保持活动的可持续性,就必须在总结历次创业浪潮形成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双创”活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高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精准性;将提高创业质量作为推动“双创”活动的重要环节;强化创业与创新的有效对接;加强培训提高创业层次。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继续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导致的制度环境不佳问题,也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扶持不到位问题,还有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创新衔接不够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双创”活动向纵深发展,保持活动的可持续性,就必须在总结历次创业浪潮形成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双创”活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般认为,市场范围越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创业活动就会越活跃,劳动者参与“双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能充分发挥。基于此,在“双创”开始之前,政府就启动了大刀阔斧的以简政放权和减负提质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条件。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我国的创业制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根据全球创业观察的评价,在我国第三次创业浪潮开始的2002年,以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教育与培训等9个指标构成的创业环境评分中,我国大多数指标都在平均分以下。经过持续努力,到2016年,除了学校创业教育和商业/法律基础服务这两项外,我国其他指标的创业环境评分均高于亚太地区的平均分,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也比大多数创新驱动国家更活跃。

  不过,在政府“放管服”改革方面,“放不开、管不好、服务不到位”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切实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创业企业负担,才能为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消除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拓宽创业投资融资渠道,营造大众创业的良好金融环境;创新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改善创业生态系统;消除市场垄断,尽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不断提高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精准性。目前,我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涉及财政、金融、税收、场地、培训指导等多方面内容。不过,对于这些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却看法不一。创业者因性别、学历、留学经历、政治面貌以及创业年限等的不同,对创业扶持政策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而现行的政策基本上是“一刀切”的,缺乏针对性。鉴于创业扶持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的合力,构建统一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和市场等服务。其中,教育部门应把鼓励扶持青年创业作为高校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高校应拓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范围,推进落实青年创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扩大政策和服务的覆盖面,调整创业扶持的重心,为创业者提供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大在创业上的资金投入;工商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登记注册手续;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也应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各类政策指导和服务措施。

  将提高创业质量作为推动“双创”活动的重要环节。创业质量是衡量创业活动是否有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创业活动并不以正式创办一家企业为终点,企业的发展才是创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当一家企业创立之后,往往会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管理架构不稳定、融资困难、人才流失等陷入困境。因此,提高创业质量,首要的就是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新创企业的存活率普遍较低。从我国的情况看,国家工商总局对2000年以来新创企业的数据分析表明,截至2012年底,生存时间在5年以下的创业企业有652.77万户,占到全部创业企业总量的49.4%。所以,提高创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创业与创新的有效对接。创业与创新活动虽然有一定的关联度,但两者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性。在“双创”活动中,创业与创新相互脱节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一方面,在我国新创企业中,只有少数是基于中高技术的创业,绝大多数创业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大量创新成果未能实现市场化,创新成果没有通过创业活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高校有效专利实施率不到10%,即使是拥有技术专利的初创微型企业有效专利实施率也只有50%左右。因此,必须注重创业与创新的互动和连接,提高创业企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改变片面追求论文论著数量的单一职称评定办法。加快建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担保贴息、知识产权抵押、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对科技创业进行支持。

  加强培训提高创业层次。创业者素质普遍不高是创业层次不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量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失业下岗创业人员等。因此,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培养和提高创业者素质就显得十分必要。应考虑将创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之中,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创业教育链条,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培训,提高创业培训的实效。建立有效的创业培训体系,在培训教材选用、培训导师的选拔聘用等方面摆脱传统学校教育培训的模式,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实战经验为基础的、以培养创业精神为内容的培训新模式。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创业活动的层次和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双创”才能持续活跃,“稳增长、保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作者李长安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娜为上海机电学院副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