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学习工厂”体验产教融合的新型学习-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工运

来,到“学习工厂”体验产教融合的新型学习

2019-04-09 08:46:03  来源: 光明日报

 4.打通两条线,搭建创新链——

  普惠众智,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陈锋:我们必须坚决打通两条线路,目标是建立以技术进步为主轴的创新链:一方面以行业企业创新需求为引领,贯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全过程;一方面以知识创新转化为引领,贯通产业应用、人才供给各系统。要培育和弘扬两种精神,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率,在产教融合的各主体、全流程整体设计、协同推进、有序衔接培养全体学生和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陈德荣:建议以产教融合型、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四大建设——聚焦产业链,实施办学专业对接计划,推进专业建设。加强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群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聚焦双师素质,实施师资结构调整计划,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内训师”建设计划,建立厂矿首席师、技能大师兼职教师资源库;聚焦“大企工匠”高技能培养目标,实施实训提升计划,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形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能力;聚焦产教融合,实施共享计划,加强平台建设,设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共享平台,推进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

  同时,以战略支撑型、高技能引领为导向,深化四大改革:聚焦“双元”培养,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聚焦协同和价值创造,深化培训及职后教育改革。聚焦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聚焦机制建设,深化治理结构改革。

 主持人:具体做法有哪些?

 田国立:下一步建设银行将主动对接发改委、教育部等产教融合主管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筹建大数据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向合作高校开放,与高校共同研究金融事业发展和金融学科发展的重大基础课题,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向合作高校在校学生或往届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并辅以技术支撑和导师支持。与合作高校建立对口实习制度,定期安排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到建设银行对口部门实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书福:吉利正全面构建全球人才森林生态,我们将紧抓政策机遇,以国家产教融合政策为引导,全面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陈锋:地方政府要搭建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要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口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战略抓手,要把产业扶持政策更多地体现到对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上,建设各种形式的教育、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组合融通的产教融合平台,发挥产教融合作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作用。

  学校要拥抱变革加强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协同。学校“引企入教”、企业“引教入企”,核心是要将行业企业的创新需求融入教育链,重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流程模式,引发办学体制、学科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深刻变革。学校和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但合作的基础是学校必须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将人才培养真正定位到培养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将办学模式真正转变到服务发展、开门办学、开放共建、协同创新上来,将科研成果更多地体现到对实体经济和民生福祉的实际贡献上来。

  企业要充分发挥促进产教融合的独特优势。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敏锐捕捉创新需求,从而引导学校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进行有效定位;企业处于技术创新前沿,可以迅速地将创新成果传递到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企业拥有产业化的研发和生产服务设施,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真实场景,也是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企业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推行现代学徒制不可或缺的导师和师傅宝库;企业与上下游产业有着广泛的联系,具备推动众多学校和众多企业相互连接构建平台化、生态化合作的优势。

1 2 3 共3页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